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我国教育目的的道德性

主题:创客教育的最终目的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26

简介:关于对写作目的教育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目的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目的教育论文范文

创客教育的最终目的论文

目录

  1. 一、教育目的的道德性
  2. (一)教育目的
  3. (二)教育目的的道德性内涵
  4. 1.教育目的中的人道
  5. 2.教育目的中的理性
  6. 3.教育目的中的公正
  7. 二、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面临的道德困境及成因分析
  8. 1.教育目的呈现极大的功利性色彩
  9. 4.教育目的话语权的不均衡,使教育主体具有不确定性.
  10. 三、建构和实施道德的教育目的
  11. (一)宏观理论方面
  12. 1.要突出“人”在教育目的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
  13. (二)微观实践方面
  14. 1.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教育目的的本质
  15. 2.学校教育要真正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侧重学生人格培养
  16. 创客教育的最终目的:第7讲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下)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730000)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唯一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发展,这个目的本身是“道德的”.然而,由于教育目的的制定受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教育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为政治”、“为经济”、“为国家”、“为社会”等种种外在的目的,违背了“人道”、“理性”和“公正”,使教育目的的道德性受到挑战.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标面临许多道德困境,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重新审视教育目的,使教育目的重回“为人”的本质.

【关键词】【关键词】 教育目的 ,道德性 ,人道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社会为了自身得以延续发展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生活中长辈为了下一代的幸福而献的爱心,它本身是责任和爱的象征,其在本质上具有“道德性”.本文从明确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道德困境出发,重新构建我国教育目的、重申教育道德性及今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目的的道德性

(一)教育目的

《教育大辞典》将“教育目的”定义为:培养人的总目标,它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1](p765).通俗地讲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同时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和目标给予指导与限制,是人们对教育活动与行为的道德性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教育目的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不仅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产生影响,而且它也对学校及社会产生影响.

(二)教育目的的道德性内涵

教育目的的道德性, 是指教育目的要合乎“人性”、“人道”和“理性”的基本要求,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受教育者的利益,即“用人的道德本质来审视教育活动、规范教育活动, 使教育这一人的实践领域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出人的良性, 摈弃和避免种种教育暴力、腐败和悲剧, 达到最好地为人的发展服务的目的.”[2](p57)

1.教育目的中的人道

教育目的要体现人道,就是说教育要为“人”,以人为中心,教育活动中要凸显个人的主体性,把人本身当做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说教育除了发展人、培养人外,没有其他外加的目的.教育目的不应该是为统治者培养统治人才,也不应该是培养经济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那种把人当做“生产工具”来培养的教育目标是缺乏仁道的体现.只有摒除附着在教育目的上的“为政治”、“为经济”那些东西,只有把人当人而不把人当成工具来培养,教育目的方能体现其道德性.

2.教育目的中的理性

“理性”这个词语也是个很丰富的话题,理性是人抽象思维及意志特性的反映,而思维和意志的自由特性决定的自由与自觉是理性存在的条件.理性是遵循自己本身的规律,任何外在的要求和限制都是抹杀理性的论文范文.

教育活动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与逻辑 .我们说教育理性,就是说教育内部因素的自组织性,教育本身的自觉性:即主动把握和探寻自身规律.通常的,就是教育主体主动地探究教育活动规律包括有原则的进行教育研究、科学地进行教育决策、灵活地执行教育活动.

3.教育目的中的公正

公正是依据一定标准的价值判断,随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变化,其判断的标准也发生变化.公正不是“平等”,它允许存在差异,我们这里讲的公正是协调、和谐的意思.

教育目的的公正性还体现在制定教育目标的主体身上,教育目的的话语权不能集中于具有权威的国家领导身上,要兼顾具体的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的意见,教育目的的制定不能是个人决策、论文范文指示,而要进行集体理性讨论,这样才能公正地制定出培养目标.

二、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面临的道德困境及成因分析

1.教育目的呈现极大的功利性色彩

自然经济条件下,中国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计划经济条件下,教育是无产阶级论文范文的工具,教育的道德性被政治性所替代.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摆脱了“对人的依赖”,教育不再依附于政治,摆脱原有的束缚,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育的道德性;但同时“对物的依赖”使人们把追求物质上的最大满足作为人生目标,“教育也被市场化、产业化、商品化,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权利、教育资源、教育结果都在市场中待价而沽”[3](p10).于是人们的价值观存在工具化、功利化,教育也出现工具化、功利化.

创客教育的最终目的:第7讲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下)

无论是个人、社会,还是国家,都把受教育者当成一种工具,或谋利或谋权或谋生,而不是本着谋求个性的和谐发展和完美健全人格的培养.市场经济中人的个性解放是“以对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它的不彻底解放性把刚独立的人推到经济的枷锁中,人性解放后又被物化扭曲,教育的道德性也在物化中面临新的挑战.

2.教育方针有太宽泛的适应性,不利于指导实践

杜威在他《论文范文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4](p86),他主张用具体的教育目的指导儿童的发展,反对用一般的教育目的指导教育实践.

纵观我国各时期的教育政策文件,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宽泛而简短,文件中又没有作相关的内涵阐述,在具体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指导教育实践,这难免会使教育目的出现偏差,甚至违背教育目的的根本,出现有失道德的目的.比如对“全面发展”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均衡发展,也有人认为是相对个性发展的一种发展,强调个性就是否定全面.这样的结果是,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教育目的,而错误的理解必定有悖于教育目的的道德性.

3.教育缺乏“自由”是阻碍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因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本质含义是:每个人不受强制性的限制,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中,“自由”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只提“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则被忽略了.我国“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由于缺乏“自由发展”的规定性,使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难以确立,在实际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占主要地位,“教师中心论”大行其道.受教育者无法根据自身意愿、兴趣和特长进行自主发展,更难以有所创新.

4.教育目的话语权的不均衡,使教育主体具有不确定性.

“教育目的的制定掌握在国家手中,我国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确定,多是以党和国家行政命令的形式出现”[3](p233),虽然又从个人权威向集体理性的转变,但是没有实质的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目的的制定是与教育本身相背离的,因此,我们很难确定到底是把国家作为主体还是把个人作为主体.

三、建构和实施道德的教育目的

既然教育面临困境和挑战,那么我们必然要做出改变,使教育目的符合道德,所以构建和实施道德的教育目的就必须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同时进行,才能有效地走出道德困境.

(一)宏观理论方面

1.要突出“人”在教育目的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

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某些外在的目的, 接受现成的道德规范, 而在于培养出能够自主、自觉、能动地进行价值选择、生活方式选择的主体性道德人格.“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标识这样一个方面,即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 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6]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 其意义是实现教育对人性的尊重和解放, 是引导学生对价值的选择和自主的建构,也符合教育的人道精神.

2.教育目的的内容有待构建

我国学者陈佑清教授很早就提出,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方面构建教育目的.他认为:知识为人的活动提供经验参考和借鉴,使活动避免盲目性;技能则是主体自身活动的经验,它保证主体能从事某项活动,而素质则是决定主体活动状况优劣好坏的条件.

国家宏观的教育目的应首先转化为具体的目的规范,然后让广大教师接受、领会,并转变为教师的教育目的,教师本着正确的教育思想去选择的教学手段、教育方法才符合当初的教育目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复杂性及长期性要求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给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和教育影响指出共同遵循的方向,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微观实践方面

1.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教育目的的本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要以“人”为核心.学校要开展现实的自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素质,要将学生培养成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的实物活动的主体与交往活动的主体,要将他们当成全面的实践主体来培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潜力,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2.学校教育要真正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侧重学生人格培养

利文斯通说过:“知识是重要的,使用它的力量更重要;但是,最为重要的则是一个人的信念,他的是非观,他是否有明确的价值观和标准,并准备按这些价值观和标准去生活.”学生不仅是认知个体,更是生命个体,获得知识是为了使生命的质量更高,使生命更有尊严,而不能把生命当作知识的容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主编 教育大辞典[M](增订合编本上)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孙彩平. 教育道德与道德阈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1)

[3]孙彩萍,教育的*精神[M]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7:

[4][美]约翰.杜威著 王承绪译 论文范文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版),1999 ,(3)

总结:这篇目的教育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创客教育的最终目的引用文献:

[1] 创客教育论文范文 创客教育方面本科论文范文2万字
[2] 创客教育论文范文 创客教育类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3000字
[3] 创客教育论文范文 关于创客教育方面毕业论文范文8000字
《我国教育目的的道德性》word下载【免费】
创客教育的最终目的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