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人自然的哲学

主题:人与自然全集高清版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04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自然人与自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自然人与自然方面论文范文。

自然人与自然论文范文

人与自然全集高清版论文

目录

  1. 一、人与自然的进化史及本质关系
  2.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本质与特征
  3. 1.人与自然斗争状态的交替性
  4. 2.人类掌握和谐相处的主动权
  5. 3.人类要在反思中顺应自然规律
  6. 4.善待、保护与修复自然是最佳路径
  7. 三、全面、多维度思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路径
  8. 四、结语
  9. 人与自然全集高清版:HD动物世界性行为大全 猴子繁殖交配动物 人与自然

张学波

[摘 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人与自然的进化史是互相斗争回旋式发展的历史,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的主动权由人类掌握,人类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通过分析自然反馈给人类的各种信号中不断进行自我审视,从社会、经济、自然三维角度全方位考虑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反哺自然,顺应自然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和谐社会;人;自然;哲学

[作者简介]张学波,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教师,硕士研究生,山东枣庄277160

[中图分类号] B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2728( 2010)04 - 0052 - 03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美好愿望,是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一种协同、协调、适应共存的状态.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人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同时自然也出现了对人类活动的异化,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而要想把握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规范人类的活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状态,我们可以在深刻分析人与自然的进化史的过程中弄清其本质关系,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自然、经济、社会三维角度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人与自然的进化史及本质关系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历史演化的产物,理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但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既相互统一,又有对立和斗争.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是自然历史演化的产物,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谓人类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意思就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依赖自然、顺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朴素、简单的协调状态.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在一定意义上“主宰”、“征服”了自然.但人类一刻也没有离开自然,人类必须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斗争和彼此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总要不断地改造自然、否定和改变自然界的原始状态;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类,力求恢复到原始状态,并向人类发起了反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不断出现并加剧,人与自然的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对立和斗争的一面.人类正是在这种既相互统一又彼此斗争的矛盾运动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国理论界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决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观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限和无限、局部与整体、反作用与决定作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这正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需要人类在矛盾和斗争中不断寻求平衡.如果说在早期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还处于被动地位,是自然的“奴隶”的话,那今天人类已经成为自然的“主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处于主动地位,应该学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寻求和谐与平衡.人的主动作用发挥不好,势必会破坏这种和谐与平衡,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害.20世纪中期出现的生态危机正说明了在人与自然在互动中出现了自然对人的异化.人与自然关系的互动中,人类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做事,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本质与特征

1.人与自然斗争状态的交替性

人类应与自然保持和谐相处、协调进化的关系,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却是一个不断地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在人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改造能力不足,或者人类在哲学思想方面不够重视主客关系从而不重视发挥人对自然的主体性的年代,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消极地顺从自然和敬畏自然,甚至受自然的奴役.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足够水平后,人类一度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以自我为中心,企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人类改造自然无疑是必要的,但要征服自然则包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把人类摆在了自然的对立面.由此导致对自然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破坏,使得人与自然依旧处于不和谐状态.可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有条件的,也是相对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打破旧的和谐,再解决不和谐,建立新的和谐,永无止境,社会就是在“和谐一不和谐一新的和谐”的动态过程中发展的.

人与自然全集高清版:HD动物世界性行为大全 猴子繁殖交配动物 人与自然

2.人类掌握和谐相处的主动权

早期人类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更多地体现在自然方面,是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动性在自然方面.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由自然的奴隶变成自然的主人,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成为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征服自然与敬畏自然一样,都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把握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度就是对能够实现和谐相处的主动权的把握,所以人与自然和谐的主动权在人类.

3.人类要在反思中顺应自然规律

人与人可以相互理解、相互约束、相互适应,自然则不同,它不能理解人类而主动地约束自己,使自己适应人类.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但无论怎样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支配性的技术力量,都不可能消灭自然界自身的规律.“人类本身是自然存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分子;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看,人类的活动不能超越自然所能接受的限度,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所以,人类改造自然绝不是反对自然的规律性和必然性,而是积极主动地服从和顺应自然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从整体性和系统观的角度下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综观诸多古老文明的兴衰,不难发现,有些文明之所以从强盛走向衰落,是因为它们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很少或根本没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对自然界肆意开发和掠夺,从而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崩溃,最终酿成文明的衰败.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如此,玛雅文明、哈巴拉文明、古罗马、古希腊、古丝绸之路也是如此.直至今天,人类仍未从中汲取应有的教训,甚至采用更加强大的手段破坏着更大范围的生态系统.如果说过去的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破坏的只是局部的生态系统,最终导致一个区域性的文明衰败,那么现在的工业文明破坏的则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因此,人类必须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道,从自然界中学习生存和发展规律.而现存的环境问题也是人类对自然无知或知之甚少的结果,它的最终解决需要我们发现和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

4.善待、保护与修复自然是最佳路径

自然环境不是人类论文范文发泄的载体,而是赖以生存的母体.人不过是自然之子,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资源,如土壤、空气、水、气候、森林、草原和各类动植物,都与人类生死攸关.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一条永远割不断的脐带,当人类从自然母体中汲取营养而创造文明时,不能以怨报德.人类不应再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到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这是一次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一次人类角色的深刻转换.

几千年来,人类足迹所到之处常常留下一片沙漠,这是人类文明的悲剧.人类在不断吞噬自然的躯体,同时也在品尝自己酿造的苦酒.如果人类再不改变自己的行为,在自然面前依然我行我素,那么,数百年后,全球性的悲剧将会不期而至.面对如此前景,人类必须采取坚实的行动,来弥补自己对自然所犯下的过错——修复自然.当然,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利用甚至修复,都难免会造成一些破坏,所以还需要保护,使破坏不超过自然可以承受和恢复的程度.修复自然、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全面、多维度思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路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从社会、经济、自然三维角度全面考量,其理想状态正如论文范文总书记在2005年2月指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三个方面均包含了具体而丰富的内涵.

“生产发展”其实质指的是经济发展.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保持和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才能实现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的富裕、自然生态的保护及修复.生产发展的要求是质与量的统一.“生活富裕”是一种充实、丰盈的生活状态,可以从多个方面、用多个指标加以衡量.其中,最主要的是就业状况、国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程度、消费需求及其结构情况.“生态良好”主要是指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物质,诸如空气、土壤、水、动植物、矿物、太阳辐射等,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与相互补偿,在数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在结构上保持协调,功能上保持和谐以及输出与输人物质数量上保持平衡,从而使整个自然界保持一定限度的稳定状态.保持生态良好,要求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尊重自然界各种物质在不同地域、空间的分布规律,保持合理的“生态位”,使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者内涵不同,却又联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生产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离开生产和生产的发展,就谈不上生活富裕.社会生产活动不仅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而且创造社会保障和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各种物质资料.离开生产和生产的发展,也无所谓生态良好与否.生产活动处理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才产生了生态破坏和生态保护问题.人类文明的最初标志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在当代,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依然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生活富裕”是人类发展的根本目的和表体特征.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当前我国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要求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富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极为正确的.离开人生活的富裕,无论是生产发展还是生态良好,都会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同样,离开人生活的富裕,可以有发展,但决不是文明发展,而是非文明的甚至是反文明的发展.但“生态良好”是人类发展的前提条件和保障.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体的摇篮,不管科学技术多么先进,人类永远也离不开自然界.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的“天人关系”,才能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才能实现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否则,自然终将因承受不了社会索取的重负而全面崩溃,使人类社会失去赖以生存之本.因此,现代人在创造社会财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自然的承受力,并尽最大努力修复已经千疮百孔的自然,使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

四、结语

目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首先要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的发展史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找出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因子,从社会、经济、自然三维角度来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发展方针和策略,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环境承载能力弱的现况下,不仅给“生产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给“生活富裕”带来巨大的损失,必须坚持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统一,按照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的思路,强化环境治理和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从而建成一个“生态良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其荣.自然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三种态度[N].新京报,2005 - 03-12.

[9]论文范文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5 - 03 -18.

[责任编辑:清泉]

总结: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自然人与自然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人与自然全集高清版引用文献:

[1] 自然人专升本论文范文 自然人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
[2] 国自然查重高被毙掉有什么后果
[3] 国自然和知网重复率高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人自然的哲学》word下载【免费】
人与自然全集高清版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