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鲁智深的形象塑造看《水浒传》的深层思想蕴含

主题:水浒传作者是谁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20

简介:大学硕士与本科水浒传作者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水浒传作者方面论文范文。

水浒传作者论文范文

水浒传作者是谁论文

目录

  1. 一、通过鲁智深前后行为的对比体现兄弟之情
  2. 二、通过对于鲁智深性格缺陷的描写阐述对于自由精神的肯定
  3. 三、通过鲁智深对佛门的态度体会作者对于佛教的矛盾
  4. 四、通过鲁智深侠者行为的描写看待侠义精神的演变
  5. 水浒传作者是谁:(12-80.com)新水滸傳MV - 《嘆金蓮》- 甘婷婷版潘金蓮(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禁止2次上傳)

(长郡中学,湖南 长沙)

摘 要:《水浒传》以其鲜活的人物性格塑造、紧凑的故事剧情结构在我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粉墨重彩的一笔,而鲁智深这一角色又是其中一个个性十分突出的人物,在他身上我们既能够看到作者对于他见义勇为、豪侠勇武这种美德的赞扬,又能够看到鲁智深对于佛门清规戒律毫不留情的践踏.正是这种性格上的二重性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格外传神,深刻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本文试图以鲁智深这一角色为切入点,探讨《水浒传》这部作品中作者所隐喻的深层次文章内涵,为读者解读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关键词:《水浒传》;鲁智深;矛盾;思想内涵

一、通过鲁智深前后行为的对比体现兄弟之情

《水浒传》中对于感情的描写尤为成功,这种感情更多的是体现在男人之间的兄弟之情,鲁智深作为这本书的主要人物之一,兄弟之情在他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鲁智深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一回中,那时的鲁智深还称鲁达,当史进向茶博士询问禁军教头王进时,鲁达出场了,作者对于鲁智深的描述极尽夸张,身高八尺、腰阔十围,读者一看就会从心底认为是一个不拘小节的粗鲁汉子.果然其为人处世也是放荡不羁,完全不在乎世俗的眼光,但就是这样一个不羁的男人,却在对待兄弟时能够拿出足够多的勇气与耐心.施耐庵在前书中将鲁智深塑造成了一个嗜酒如命,无酒不欢的酒鬼形象,但是当他的好兄弟史进行刺被抓时,脾气暴躁的他立马就要前去攻打,众人劝都劝不住,让他喝酒,鲁智深却这样说道:“史家兄弟不在这里,酒是一滴不吃!要便睡他一觉,明日却去州里打死那厮罢了.”前文中嗜酒如命的鲁智深而今为了兄弟患难滴酒不沾,不得不让人感慨,果然第二天不等支援边独身一人前去厮杀,被贺太守锁住,关进监狱,鲁智深对兄弟之情由此可见一斑.通过对于鲁智深这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于兄弟之间性情的推崇,更大范围上我们也可以看作是施耐庵对于真情真意的赞扬,宋代正是理学兴起的的年代,讲究的是一种对于人性的压抑,而作者所表现的这种真性情正是对于这种社会思想的有力抗争,表明了作者对于人与人之间自然情感的追求.

二、通过对于鲁智深性格缺陷的描写阐述对于自由精神的肯定

鲁智深这个人物身上并不仅仅是只有积极向上的正面性格,相反鲁智深身上从来不缺乏负面因子,但是作者并没有把鲁智深塑造成一个令人厌恶的坏蛋,相反,读者在看到这些缺点之后会因为他的真性情而更加喜欢这个生动的鲁智深.小说要想能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必不可少的就是戏剧矛盾的搭建,鲁智深的人品毋庸置疑,早早的就被观众所肯定,但是到了后面的章节,他身上所带有的野蛮风气、粗鲁行径也开始表现出来,杀人、放火、剪径、劫财一样一样的做,尤其是在他被逼无奈出家之时的描写格外传神.鲁智深出家之后按理说应该遵守佛门的清规戒律,不能犯“佛门五戒”,但是他除了没有犯“不淫戒”之外剩下的戒律都犯了个遍,甚至还要逼迫他的同门师兄弟一同吃狗肉,这种行为极大的践踏了佛门规矩,但是,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出了鲁智深身上所具有的独立精神,而任何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作者主观思想的文学投射,塑造鲁智深这一角色表达了施耐庵对于自由精神的追求,或者说是渴望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但却无能为力的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但不管怎样,作者成功的把这种性格上的二元性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使鲁智深之一角色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经典.

三、通过鲁智深对佛门的态度体会作者对于佛教的矛盾

心理

通过鲁智深这一文学形象我们还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佛门礼教的态度,从总体上看《水浒传》对于鲁智深是持肯定态度,这一点上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另一方面来说,文章中对于出家人的态度却不甚和善,本是清净之人的和尚却在文中做着不甚光明的行径.裴如海的论文范文熏心、宝光国师邓元觉的杀人如麻无疑不是对于佛教的嘲讽.《水浒传》这部书中对于僧人是持一种鲜明的反感态度,而这种态度的最直接来源就是在当时社会上所流行的主流思想宋明理学影响下产生的,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作者将鲁智深的性格打磨成了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符合了当时的社会思想,才给予了他一个较好的结局.在文章的最后,能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于杭州六和寺终成正果,坐化成佛.作者虽然十分的看不起佛门虚伪的礼数,但是,最后却安排鲁智深修成正果,这种前后十分矛盾的态度正是源于作者心理对于佛教看法的纠结.首先,作者十分厌烦佛教虚伪的礼数,认为那不过是佛教自我标榜的一种手段,但是作者最后让鲁智深坐化修成正果却又没有走出佛教思想的圈子,在一定程度上作者认可了佛教对于当时社会安定所起到的作用.这些文章中的细节之处表明着作者看待佛教这一教派时复杂的心理,表现到文章中就是鲁智深一生杀人放火,却在最后得到顿悟,得以修成正果,成就无上功德.

水浒传作者是谁:(12-80.com)新水滸傳MV - 《嘆金蓮》- 甘婷婷版潘金蓮(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禁止2次上傳)

四、通过鲁智深侠者行为的描写看待侠义精神的演变

我国的历史上自古以来就不缺乏侠义精神,我国的不朽名著《史记·刺客列传》甚至专门为这些具有侠义精神的草莽之士著书立传,使其事迹得以流传千古.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转变,传统的侠义观念到了宋论文范文生了极大的转折,这种转折在《水浒传》鲁智深这一角色的塑造中尤为突出.传统的侠义精神以《刺客列传》为代表,大部分的侠义之士大都是为了感谢别人的恩情,从而奋不顾身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成就了侠义精神.然而到了《水浒传》中,还是为了朋友奋不顾身,但却不再是出于报恩的心态,更多的是为了纯粹的兄弟之情,仔细考量这两种侠义,不难发现这与当时社会的情感具有很大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上古的礼仪制度尚且存在,脑海中的阶级观念十分严重,士为知己者死,阶级上的差距使得下层人对于上层人士的赏识格外感谢,也就由此引出了最初的侠义精神.但是到了宋朝,因为社会风气的变化,包括经济的发展,人们注重的是利益之间的关系,等级观念不复存在,报恩式的侠义精神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因心底浩然正气而自发的举动,这种侠义精神更加纯粹不掺杂杂物.

结语:《水浒传》作为一部传世的不朽名篇,其在人物塑造上具有其独具匠心之处,我们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细细品味其优点,并将其运用到自身的写作中.

参考文献:

[1] 翟建波.从鲁智深形象的改造看《水浒传》的思想倾向[J]. 甘肃社会科学. 1986(06)

[2] 范正群.试论鲁智深缘何成佛作祖[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3] 范正群.鲁智深缘何成佛作祖[J]. 淄博师专学报. 2008(04)

[4] 李璇.真正的“护花使者”——“花和尚”鲁智深[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12)

[5] 王学泰.《水浒传》江湖人物论(之七) 一百零八将中真正的侠客鲁智深[J]. 社会科学论坛. 2010(21)

总结:本文关于水浒传作者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水浒传作者是谁引用文献:

[1] 水浒传论文范文 关于水浒传类开题报告范文2万字
[2] 水浒传和读书论文范本 水浒传和读书论文写作参考范文8000字
[3] 水浒卡重复率
《鲁智深的形象塑造看《水浒传》的深层思想蕴含》word下载【免费】
水浒传作者是谁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