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比较的若干

主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7

简介:适合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

目录

  1. 二、决定两大学科体系差异的是其不同的哲学基础
  2. 三、正确评判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批判
  3. 四、现实经济问题的变化导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变迁
  4. 五、关于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
  5. 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视频公文写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摘 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领域两种对立的学科体系,其对立的根源在于两大学科体系的阶级性倾向以及各自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人的本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变迁,反映了现实经济世界的发展变化.在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科学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推向深入,是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哲学基础;阶级倾向

【作者简介】安建华,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谦,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的文章不绝于目,更有集中了大批专家、学者观点的专著面世.这些作者力图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同时,正确借鉴西方经济理论,以推动中国经济学的建设与发展.笔者在研读这些著作的同时,形成了一些观点,愿与学界分享.

一、客观看待中西方经济学者不同的阶级倾向在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的论著中,作者的整体性倾向是偏向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这一点鲜明地反映在作者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上,即整体批判,局部吸收借鉴.

经济学是一门涉及到价值判断的哲学社会学科,在经济学的研究中,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经济学家难免会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萨缪尔森曾指出:“在广阔的经济思想的总体范围上,意识形态的存在一般是被承认的”.例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学说,《资本论》更是被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而凯恩斯也很明确地表示“如果当真要追求阶级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属于我的那个阶级的利益等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的一边的”.虽然其他经济学家没有像马克思和凯恩斯这样明确地表示自己的阶级立场,但是在他们的研究中,在他们关于某些理论的研究方法中已经有所显示.比如在分配理论中,西方经济学家普遍的是基于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生产要素论文范文论.这一理论混淆了财富生产和价值生产,将劳动要素完全等同于非劳动要素,否定剩余价值的存在,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继而否定劳动价值论.“而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目的在于否定剩余价值论,这是西方经济学的特点,是由其阶级属性决定的”.

因此,在这样情况下,不同学科体系的经济学家很难客观地对对方的理论做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评价.研究开始时的思想倾向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影响了作者的研究态度,使其很难把握“客观”这一重要的标准和要求.其实,从辩证法的角度看,绝对的客观原本就是不存在的,人们只是尽可能地做到这一点.客观评价只是要求我们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某一作者和某一学派的思想是否符合客观实践而做的一个评判.正确认识不同理论的阶级倾向性,有助于我们以相对客观的态度对待不同的理论体系,汲取人类思想的精华,使之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

二、决定两大学科体系差异的是其不同的哲学基础

两种经济学体系对同一经济现象所做的分析差距如此之大(比如对资本主义失业的分析),客观地讲,根源在于两种学科体系的哲学基础存在巨大的难以调和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西方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不管承认与否,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两者对于“人”的看法.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人”的看法上,始终遵循着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构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而“古典经济学家对人的动机和行为模式的假定,是以刚刚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为基础的”.根据这一假设,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人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个体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这之后的西方经济学者对斯密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进行了修正.首先,认为经济人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效用最大化;其次,认为人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再次,经济人假设一度被修正为“制度人”,等等.实事求是地说,在每一次的修正中,经济人都距离现实的人更加接近,但也仅此而已.而经济学中的个人主义则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只有个人才有目标和利益;社会系统及其变迁产生于个人的行为;所有大规模的社会现象,最终都应根据个人的气质、信念、资源以及相互关系的理论加以理解.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以及后来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才不断地批判凯恩斯主义,认为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经济基础.而这两派也接受了他们的批评,开始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宏观经济学构建一个微观经济基础,例如莫迪利安尼、杜森贝利等对凯恩斯消费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为什么宏观经济学一定要有微观理论,没有不行吗?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还真不行!因为按照主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社会是由单个的个人组成的,个人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而经济个体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却忽视了对单个人的关注,它所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微调”.如果把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生硬”地综合在一起,认为在宏观经济发生危机的情况下,依靠凯恩斯的理论进行管理,等到经济恢复了,再把经济这辆车交给古典经济学,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因此斯蒂格利茨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学家开始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这种分裂提出质疑.经济学界已经逐渐认识到宏观经济行为必须与其背后的微观经济学原理结合在一起;只有一套经济学原理,而不是两套”.

马克思对于“人”的认识与西方学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认为,人首先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能到现实生活之外去寻找,人的本质就存在于现实的、可感知的、发展变化着的社会关系之中.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离开了社会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就抓不住人的本质,就不能理解现实的人.人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形成的是生产关系,而后形成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等其他关系.在阶级社会人与人是不平等的,具体地说有产者和无产者是不平等的.而如果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哲学体系来理解,认为人是超制度的存在,那么就会得到一个很矛盾的结论,即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工论文范文资本家是没有任何差别的.但这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失业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的大问题的今天是不可能的.工人的自由只在于可以“自由的选择”受雇于这个资本家或者是受雇于那个资本家,而不是要不要受雇于资本家.也就是说工人只有在确定受雇于资本家的前提下(确切地说是受雇于资本,因为资本家只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才可以“自由的”选择雇主.雇佣工论文范文资本家之间的自由平等,只体现在简单流通领域或者商品交换领域,“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者商品交换领域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事实上,马克思对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表述更适合现在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012年事业单位考试视频公文写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三、正确评判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批判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批判,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当时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以集体沉默的方式来对待.一百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批判从没有停止过,庞巴维克甚至在马克思去世的第二年便迫不及待地宣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终结.但是现实情况却让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持批判态度的学者很难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但没有像庞巴维克所说的那样死亡或者终结,相反,却在实际生活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众所周知的是肇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畅销的经济类书目不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不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不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同样也不是曼昆、弗里德曼、哈耶克等人的著作,而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复活”了!其实不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未死亡,何谈复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的不仅是经济现象,更多的是对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本质的分析.列宁指出:“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商品) 的地方,马克思都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对于商品这一简单物品,西方主流经济学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经典教材开篇第一章大多是介绍供求定理、局部均衡(一种产品的市场均衡).这一理论告诉我们,论文范文上涨,商品的需求下降;论文范文下降,商品的需求增加.至于它们之间的联系,认为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相反,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并不是从货币开始的,也不是从均衡和供求开始的.因为在马克思看来,这些都是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后才会产生的现象和问题,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 首先应该从资本主义社会的“ 细胞”——商品开始,“虽然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容易研究些”.

对于商品,马克思认为,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换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换,商品交换背后所体现的,是不同交换主体的劳动的交换,商品交换体现了商品所有者之间的“人与人的关系”,是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个人劳动的实现过程.在商品这一简单的物体中,包含着资本主义危机的一切元素.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最初始的体现.在商品生产阶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这一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而货币不过是“充当固定一般等价物的特殊的商品”,货币的产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对矛盾,而只是使这一矛盾更加激化,同时也加深了危机的可能性.至于说供求决定商品论文范文的理论,马克思也有过评论:“你们如果以为劳动和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归根到底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那就完全错了.供给和需求只调节市场论文范文一时的变化.供给和需求可以说明为什么一种商品的市场论文范文会涨到它的价值以上或者降到它的价值以下,但决不能说明这个价值本身等所以在研究这个价值的本质时,我们完全不必讨论供给和需求对市场论文范文的一时的影响”.这里要说的是,商品论文范文只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或者是生产论文范文加上平均利润.而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中,是没有价值概念的.确切地说,从马歇尔开始,西方经济学就已经没有价值理论了.

四、现实经济问题的变化导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变迁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界,并不存在不变的主流经济学,经济学不仅仅在于对现实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释,更重要的是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问题.而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不同的时代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的.“当一个经济问题取代另一个经济问题成为主要经济问题时,相应的一种新的理论就会产生,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就会取代原有的经济学流派”成为主流经济学流派,其理论则相应地成为主流经济学理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主流经济学,不是以理论的正确性为判断,而是以政策性的指导为标准的.比如,在资本主义没有出现大的全面的经济危机之前,居于主流经济学地位的一直是新古典经济学,其理论观点认为,依靠市场自身调节可以实现长期均衡,资本主义不会出现全面的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1933年的大萧条彻底摧毁了新古典经济理论,大萧条引发的大面积失业和经济下滑、严重的生产过剩使得古典经济学既不能从理论上说明原因,也无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切实有效的办法.这时凯恩斯的宏观管理政策得到了政策决定者的青睐.虽然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世界非自愿失业的存在,也承认经常性的均衡不可能自发的达到.但是凯恩斯更加强调的是依靠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来纠正市场的缺陷.对于已经进入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社会来讲,“凯恩斯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一方面割断了危机和失业同资本主义的联系,另一方面建立起医治经济危机和失业的方案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间的联系”,在肯定市场缺陷的同时,又通过政府的调节弥补了市场缺陷.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非但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相反使资本主义私有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凯恩斯主义在战后取得了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并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经历了长达30年的快速增长.但是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使得凯恩斯主义跌下了主流经济学的宝座,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轮番上阵攻击新古典综合派,甚至没有什么完整理论体系的供给学派在里根执政时期都取得了主流经济学的地位,形成了所谓的“里根经济学”.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供给学派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短命的学派.在里根论文范文后,供给学派便慢慢地销声匿迹了,甚至一些西方学者在介绍经济学流派时,压根不提供给学派,因为除了拉弗曲线和费尔德斯坦曲线之外,供给学派几乎没有给后人留下多少有用的政策工具和经济理论.《商业周刊》的评论很好地解释了供给学派的昙花一现,“与需求学派的经济学不同,供给学派缺少一个统一的理论等就某种意义而言,供给学派经济学仍在寻找自己的凯恩斯”.而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同样无法很好地解释滞胀危机,所提出的措施更是捉襟见肘.在危机四伏的时刻,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达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却要求政府什么都不做,对经济系统放任自由,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正因为如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影响只限于理论层面.这时成为主流经济学的是新凯恩斯主义,曼昆、斯蒂格利茨、奥利维尔·布兰查德、阿克洛夫等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成了受人瞩目的经济学家,而斯蒂格利茨也理所当然成了克林顿总统的经济顾问.

科学是一种承继性的学科,新的理论是在旧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任何一门真正的科学所共有的现象.但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却似乎是不断地“革”之前的理论的“命”.凯恩斯“革”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命”;货币主义“革”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命”;新凯恩斯主义虽然没有完全的“革”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命”,但是却出现了二者分庭抗衡的局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论文范文工资完全弹性,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工资论文范文存在粘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张政府政策无效性,新凯恩斯主义总体上主张国家干预,只是在表述上采取了更易于人们接受的方式:没有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会进一步的上升,没有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失业会更严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张市场可以自动出清,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市场不会自动出清,至少短期内不会.就是说,不同时期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派和非主流派在同一层次上几乎都是对立的.

五、关于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

不可否认,西方经济学在最近的一百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学科体系逐渐完善,学科假设前提也逐渐向现实靠近.特别是数学知识的大规模应用,使得经济理论的表述越来越简洁和严密,同时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使得经济理论对现实解释的检验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经济理论应用数学工具有它的好处,可以使得经济理论的表述更加简洁和精确,也可以将复杂的经济机制直观地表述出来.比如通过构造模型,利用有关偏导数的简单知识可以解释马克思关于“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快于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的原理.马克思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通过两大部类的分类,阐述了价值的构成以及两大部类之间的具体平衡过程,揭示出再生产的本质——既要进行实物补偿,也要进行价值补偿.但是利用模型,这一分析十分简单,只要具备基本的偏导数和偏微分知识就可以,对于其他的经济运行机制不知道也没有什么关系①.但是问题却在这里产生了——如此一来,经济学变成了简单的数学运算,没有了理论的经济学也就不再是经济学了,离开了经济思想,工具也就没有了现实意义.况且,数学只是工具,是一种表述性的辅助工具,无论多么精巧的数学模型,都不可能产生新的经济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经济思想和数学工具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对于经济理论而言,还是要在现实生活和现实经济运行中寻求突破和创新.再者说,模型的运用中还存在着所谓的“卢卡斯批判”②.这更加提醒我们对于经济学数学化倾向的注意.数学化是以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目的的,而不应该是单纯的为了数学化而数学化,没有理论支撑的模型是没有生命力的.如果为了数学而数学,难免是本末倒置.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西方经济学毕竟是经过了几代经济学家的开拓,无论是其基本的理论主张,还是理论的综合性论述,都已经今非昔比,特别是经济工具的创新和应用,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边际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最优控制理论的应用、非线性矩阵分析、最优线性预测理论及随机线性差分方程的应用等现代分析工具,拓宽了研究领域,增强了经济学分析的广度和深度,这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对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在目前的阶段,笔者的看法是学习是第一位的,不要怕在学习的过程中迷失.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思考逐渐深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对于理论的掌握会促使他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思考中得出正确的判断.如果不知道它的理论体系,不知道它的逻辑结构,不了解它的相关知识,那么如何对它做出客观评判呢?与此同时,批判、借鉴的态度是必须要有的.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不同的阶级倾向和价值取向在其理论体系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种因素的影响.

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与西方经济学的蓬勃发展相反,相对来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有些落后了.比如对于马克思的国际金融理论、产权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甚至有人认为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根本不存在这些理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比如对于马克思“国际价值”的理解,对于价值转换(从价值到生产论文范文) 的理解,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其中很多解释大多是国外学者做出的,我国对此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不多,青年学者中对这个问题深入研究的更少,这种现象本身就不正常.除此之外,对于马克思的一些基本概念也要有所拓展和发展,典型的如“资本”、“劳动”、“价值”、“公有制”等.这些基本概念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这些问题的解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比如对于“劳动”概念的理解,包含着对“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新的界定.另外一个问题是对劳动价值论的解释,这是个更大的问题.很多西方经济学者攻击马克思主义往往是从攻击劳动价值论开始的,其目的是毁掉马克思主义经济大厦的基石.另外对于劳动价值论的解释,涉及到了对分配论的理解.往往很多人把价值分配和财富分配搞混,其原因除了对价值的理解外,根本的原因是对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解不够深刻.

令人欣慰的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看法也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完全的否定转到逐渐在某些方面肯定.事实上,对马克思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做出严肃而不偏不倚的评价的可能性,是随着科学本身的进步和周围社会形势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变化的.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转变,不是因为西方经济学者的思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而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无可争辩的正确性,这种正确性在经济的不断演变中、经济思潮的不断演化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同样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长路漫漫,上下论文范文.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及其他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财富,现代西方经济学也凝聚着众多人类宝贵思想的结晶.继承这些财富并将其发扬光大,为人类造福,是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注释

①详细的模型参考彭五堂《宏观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第一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出版,425~429 页.

②也译为“卢卡斯批评”.卢卡斯认为,凯恩斯主义的所有经济计量模型都是建立在当经济政策变化时,模型参数保持不变的假设基础上.但现实的经济人会根据政策环境的变化调整其行为,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模型中的参数可以保持不变,也无法比较不同政策所产生的政策效果.“卢卡斯批判”的含义是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应该事先考虑经济主体的动机和预期.

参考文献

[1] 吴易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温特鲁勃编.现代经济思想[M].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社,1980.

[3] 凯恩斯.劝说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4] 李铁映.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5] 吴易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6] 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7]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0] 列宁选集(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 方福前.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 吴易风.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14] 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主编.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五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5] E·罗尔.经济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责任编辑:路辉)

总结:此文是一篇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用文献:

[1]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参考文献怎么写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大纲格式样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论文提纲怎么写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比较的若干》word下载【免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