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

主题:政府会计准则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2-14

简介:关于本文可作为政府会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政府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政府会计论文范文

政府会计准则论文

目录

  1. 一、引言
  2. 二、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
  3. 1.以需求诱致为基础的供给主导型变迁
  4. 2.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制度变迁
  5. 3.路径依赖性
  6. 4.从增量到存量的渐进式变迁选择
  7. 5.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导向性
  8. 三、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路径选择
  9. 1.分阶段改革目标
  10. 2.分步骤改革策略
  11. 四、结论
  12. 政府会计准则:天和智库第32期沙龙小片:政府会计“不做假帐”抑制财政空转

收稿日期:2014-02-23

作者简介:宋伟官(1975-),男,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改革等方面的研究.E-mail:13505740734@139.com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 要:《论文范文论文范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政府会计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和政府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等各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基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从变迁主体、动力和模式等角度,通过分析和归纳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呈现的变迁特征,探索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有效的变迁路径,论述我国现阶段尚不具备推行彻底的政府会计改革的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实践基础,因此,分阶段制定改革目标,分步骤实施改革成为我国顺利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会计改革;政府会计;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F2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4)04-0083-06

一、引言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会计领域应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预算会计依然是我国政府会计采用的主要模式,即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各项按照预算执行为重点的财政收支活动.当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建设公共财政体制以及提高政府管理绩效要求下,现行的预算会计已明显不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全面改革,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俱进、规范科学的政府会计体系.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作为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也逐渐重视这一改革,并已经成为政府主管部门与政府会计理论界、实务界等社会各方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然而我国学者在政府会计改革取向上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共识,在“究竟应当如何改”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种观点:(1)解脱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政府会计制度以政府对外财务报告为导向进行改革[1-2].(2)以公共受托责任为主线,政府会计制度从加强政府公共财政职能、强化政府受托责任出发进行改革[3-4].(3)梳理现有各方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会计改革经验,为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基础,其中对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改革的进展进行着重的研究和介绍[5]-[9].(4)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为导向,主张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和研究政府预算会计,或对现有预算会计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10]-[12].

我国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动态的变革环境中.基于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有何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如何进行路径选择?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运行机制的羁绊,进而为政府预算会计的真正彻底改革提供理论指导.目前,以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来解释微观经济,这样的研究思路正越来越广泛地为学界所接受,所以说在会计制度变迁这一研究领域,新制度经济学被众多学者广泛运用,从而认为会计制度改革的实质在于会计制度变迁.本文力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研究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问题.

二、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

经过五十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变迁轨迹.在现实和历史制度环境下,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将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以需求诱致为基础的供给主导型变迁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变迁按照行动主体不同分为两种类型,即“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前者是“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而后者则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的”[13].纵观我国二十多年来的企业会计制度变迁史,整个制度演进过程均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激发会计人员在制度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自上而下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与基层自下而上的探索和实践相结合,最终实现会计制度改革.如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从征求意见到全面梳理修订,无一不体现出强制性变迁的特征.而相对于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要求社会制度给予推行变迁的行为主体(一般是政府及其主要权力掌握者)以充分的权力并对其有着相当的约束力.否则强制性制度变迁就无法实现.同时,自发的诱致性增加了自上而下的整体改革可能忽略的信息对称性,从而使制度变迁更加平稳安全,如果没有“自发性的服从”这一主体对自我利益的认可,强制的制度也无法长久维持.

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制度变迁呈现出明显的强制性变迁特征.但如果将制度环境的变迁纳入分析范畴,在国内经济体制变迁的较长时期中考量,从制度变迁的原因和动力角度来看则可以认为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的变迁属于需求诱致性变迁.一方面是宏观制度的引导,微观制度的变迁以社会经济制度变迁为导向,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体制的变迁,要求微观制度与之相适应安排.另一方面是整体制度结构一般均衡的要求,在其他配套制度发生变迁后,与原有的会计制度产生了矛盾,使得整体制度结构均衡被打破,从而驱使预算会计制度走向变革.

在任何一种制度变迁中,制度环境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约束因素,使得变迁主体推动制度变迁时首先要认识到制度环境是否已经成熟,在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变迁中,变迁主体在变迁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根据预算会计制度与其他制度的配套问题,以法律法规、成文规则等强制性的形式保证制度变迁的实现.因此,综合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制度变迁的原因、动力以及变迁的过程来看,这一改革将是一种在需求诱致的基础上进行的供给主导型变迁.

2.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制度变迁

新制度经济学普遍认为政府会计改革源于制度变迁,改革本质上是一种契约的变更或替代.同时,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政府也是“经济人”,具有自利性,追求自身的利益.在制度变革中,政府参与者众多且存在利益冲突,若想达成契约则需在其之间进行反复协商、分别缔结私人契约,这就使得社会整体的交易论文范文不可估量.因此,在承认政府机构参与者的多重角色,允许他们追求公共利益以外的其他利益下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必然要通过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形成制度的强制推动力.这种由会计制度来主导政府会计改革的强制性推动,不仅可以节省交易论文范文,减少社会成本,保障契约相关者的切身利益,还可以较低成本实施制度安排,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同时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产生了在已有的制度安排中主体无法获取的外部收益.这种外部收益说明帕累托改进可能的存在,而通过制度变迁使得游离于现有的制度以外的收益内部化,以求改进帕累托最优,增加社会福利,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因此,会计制度在形式上表现为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程序等一组技术规范,而其本质上是一种经过各个利益集团多次磋商和妥协这样一个社会公共选择与博弈的过程,形成经济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利益分享的制度安排.

不可忽视的是我国会计制度变迁所处的环境与新制度经济学下制度变迁不同,一是我国会计制度的形成过程中缺乏博弈,二是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完全信息博弈.戴维·菲尼认为,影响制度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制度成本、现有制度安排和知识积累等,政府可以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和强制力优势,促进制度的供给.同时政府的制度供给能力和意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向、深度、广度和形式.在政府主导下的制度供给中,政府根据既定目标和约束条件,对包括改革的方向、形式、步骤等进行全方面的规划;再根据改革的总体规划,调整原有秩序,制定新的规则或条件如行为程序和惩处方式等,建立一套新的行为导向和约束机制.利益冲突是导致会计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而在会计制度博弈中,博弈是不完全的,且博弈各方都是有限理性的,这就要求制度的主导方必须拥有稳定的强制力和供给能力,而从1993年市场化会计制度改革到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无一不体现出我国政府主导着这一动态的、逐步完善的渐进过程.因此,我国会计制度变迁呈现出明显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变迁特征.

3.路径依赖性

诺斯对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创性理论成果之一便是路径依赖性.诺斯认为,“路径依赖是指正反馈机制的体系一旦在外部偶然性的影响下被系统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体系所代替”.所以路径依赖可以理解为制度惯性,这种惯性可能使制度进入不断优化、良性发展的轨道,也可能沿错误路径被“锁定”在无效率的状态[14].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描述了过去对现在和将来产生强大影响,意味着现在的选择要受到从过去累积而成的制度传统的约束.路径依赖与其说是一种“惯性”,还不如说是过去的历史经验施加给现在的选择集的约束.路径依赖理论对于处于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国的宏观经济制度变迁过程中,也出现了路径依赖.没有改革是一帆风顺的,制度改革难免会触及一些原有利益主体的自身权益,继而遭到抵制,对于在经济制度中具有特殊地位的会计制度的改革也同样会遭遇旧制度的顽强维持.首先,新制度要求会计主体改变固有的会计处理方式、流程等,但是在制度变革的初期,在旧制度中成长发展出来的会计主体,对固有制度环境有强烈的依赖,因此其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同时配套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固有观念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提高和转变.所有这些都可能对新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产生逆向影响.因此,会计制度变迁即新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将出现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正如路径依赖的特性一样,这种惯性可能使政府会计制度进入不断优化、良性发展的轨道,也可能沿错误路径被“锁定”在无效率的状态.“一旦进入被锁定状态,要摆脱需要花费沉重代价.在此情况下,要发生方向的扭转,往往要借助于外部效应,引入外生变量或依靠政权的变化”[14].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总体进程呈渐进式发展,并沿着既定的方向和良性循环的轨道.

4.从增量到存量的渐进式变迁选择

制度变迁战略有两种模式:(1)激进式.这种模式是快速、低实施成本,但具有较大破坏性,易引起社会动荡.它一般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地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增量利益分配与存量格局调整,以达成制度的重大变革.(2)渐进式.这种模式相对温和,给予旧制度中的参与主体一定的时间空间,其模式本身也预留了一定的调整余地,以期用增量利益来促进存量利益格局的调整[15].渐进式改革削弱了旧制度对新制度的摩擦力,减少旧制度的惯性.纵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就是典型的从增量向存量的渐进式变迁模式.这两种模式的选择取决于会计制度变迁的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制度.

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由会计制度的特点及其所处的环境所决定.会计对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却又严重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用了渐进式变动模式,这就决定了我国会计制度渐进变迁的命运.企业会计制度变迁是从实行市场体制的领域率先开始,如证券市场创立发展对我国优化资源配置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促使会计准则在我国整个会计制度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新会计制度在资本市场的施行,迫使相关会计从业者和相关利益方适应新制度,这就进一步降低了改革成本,从而推进了对会计制度的彻底改革.正如2007年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接轨,从而使得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发生了实质性变迁.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企业会计制度具有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循序渐进的变迁路径,决定了必须实行先逐步推进后分步到位,由点到面逐步协调的改革模式.可以看出,这种先积累经验,然后再全方位推进的政府会计制度变迁方式,就是先“增量”后“存量”的制度变迁改革策略.“会计改革要按照结合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这是我国会计改革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得出的宝贵经验”[16].分析世界各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经验,实现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的国家大多采用了渐近式变迁.与其他模式相比,渐进式变迁具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其对复杂的制度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应走渐进式改革道路,既不能保守,也不能激进,只能根据制度环境,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安于现状故不可取,但期望在短期内政府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方法都达到一种理想状态,也不切实际.制度环境中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会极大地影响政府会计制改革成效.要想保障政府会计改革的成效,必须保证政府会计改革制度遵循上层正式制度,并且与其他正式制度的互补协调性,并获得非正式制度的支撑.为此,面对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政府会计改革必须走渐进式改革道路,“摸着石头过河”,从增量变迁逐渐向存量变迁过渡.

5.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导向性

作为一种国际上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包括企业会计制度和政府会计制度.随着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市场日益成熟,世界各国迫切需要一套国际维度上的协调一致的政府会计制度,因此,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应强化国际间协调.建立新型的政府财务报告,增强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作为政府会计领域国际协调的先行者,获取了极大的权威性和制度创新收益.1996年,国际财务会计委员会(IFAC)专门成立了公共部门委员会(PSC),后于2004年将其更名为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IPSASB),由该理事会负责制定发布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s).IPSAss是为了实现国际政府会计制度协调而提出的一种标准化模式,以期指导世界各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实践.因此,IPSAss的出现也标志着政府会计开始走上了国际协调之路,也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会计改革及其相关制度的典型特征和发展趋势.当前已有许多国家都已采用了IPSAss为准绳来改革本国的政府会计制度,一些国家是为了可以获得世界银行的贷款或经济援助项目,但IPSAss更多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提高政府机构运营效率.同时,国际通用的公共部门会计制度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空间.

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不仅要以公共财政为导向,而且还要符合国际惯例趋同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市场在社会资源调节中起基础性作用.我国政府逐步退出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的领域,借鉴国际惯例的通行做法,逐步建立政府公共财政体系,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预算会计制度变迁应以服务于建立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和与国际惯例接轨为导向目标.IPSAss是世界各国政府会计改革潮流中涌现出的硕果.尽管其仍处于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但由于体现了国际政府会计改革及其相关制度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已经或正在根据IPSAss进行政府会计改革.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制度建设成果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我国作为IFAC成员国,采用IPSAss可以提高我国政府会计的国际地位,使我国政府机构受到更广泛的认可.但基于我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异,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仍然只能采取渐进的方式,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不可能实现完全国际趋同.我国是否应当利用IPSAss来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提高政府运营效率,需要对外部环境和内在特征进行仔细考量,包括我国政府机构特有的结构及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等.IPSAss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我国还是应当根据具体国情来完善配套制度,实现政府会计改革,在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三、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路径选择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化,政府管理模式日趋变化,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以及政府会计制度国际化的不断加深,使得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所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使得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是一个全面、深入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又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企业会计制度的渐进式改革,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势必采取一种循序渐进的变迁模式.首先,我国政府公共治理尚处于探索转型期,治理理念和方式正面临着新旧交替,而政府会计作为公共治理的工具之一,其改革的范围和路径都与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相协调.其次,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理论研究尚显不足,研究力量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远不能支撑政府会计改革的实践.最后,从各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实践可以看出,改革的基本原则是适合本国国情,在法律制度保障的前提下,由政府主导,由点到面循序推进.我国目前政府会计制度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相对匮乏,政府会计准则的修订缺乏连续性,会计核算基础和财务报告制度仍有局限,因此,这些制度性缺陷使得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目前的改革路径只能是分阶段制定目标,分步骤实施应对策略.

政府会计准则:天和智库第32期沙龙小片:政府会计“不做假帐”抑制财政空转

1.分阶段改革目标

2003年,陈立齐和李建发[9]按照目标发展层次,将政府会计目标分基本、中级、最高级三个层次:基本目标是维护政府财务安全,防范公共财政资金遭到贪污挪用及流失;中级目标是推进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规范健全;最高层次的目标是强化绩效理念,促进政府在发挥职能时,提升行政效率.划分这三个层次,有助于不断健全整个政府会计系统,从而实施渐进式改革策略.

第一,基本目标的实现能够解决我国政府当前的委托*问题.由于存在政府内部人控制问题,造成一些*人在取得和使用公共资源尤其是预算资金配置方面时出现了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关键就是对公共资源的取得进行严格的监督,对公共资源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政府会计作为政府公共治理中监督和控制的工具,能够防止*人舞弊、贪污,保证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采取“控制取向”的政府会计模式是现阶段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目标,对公共资源的使用过程加以约束,反映财政资金的来龙去脉,加强财政资金的事前、事中及支付的控制和监督,防范贪污舞弊,保障公共财政资金的安全.

第二,中级目标能够反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要求.从公共管理的需要来看,为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管理者需要充足的信息支持.政府会计作为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高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而“管理取向”的政府会计改革模式,能够在促进健全的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基础上,确保管理者对受托人的资源使用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保障政府受托人履行绩效性行为责任,有效提高对受托资源的管理效率.

第三,最高目标促进政府履行全面受托责任.政府跟公众、其他利益集团等相关者也存在委托*关系.政府承担公共受托责任,委托人则需要“监督”政府,防范道德风险.这就要求政府通过一定的信息渠道和方式公开其责任履行情况,接受委托人的监督.政府会计正好承担了信息公开的角色,通过对政府履行受托责任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而使得对外财务报告也即成为政府和委托人交流的渠道,为委托人提供各种决策提供信息,帮助政府履行对外的报告受托责任.与企业会计一样,政府会计也需要以相关性、实用性等为报告原则,提供与公共受托责任相关的信息.

对我国政府会计参与者来说,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自身作为委托人的身份缺乏认同,从而需求政府财务信息的内在动力不足,而政府本身也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因此,“报告取向”的政府会计改革在我国应是一个长远目标[9].依据其他国家的改革实践经验,绩效和结果导向是政府会计改革的趋势.参照国际趋势和国内情况,“控制和管理取向”是对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恰当的系统性定位,政府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应更加注重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2].根据国内外组织和制度环境,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目标应服务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国际趋势导向.在实现此目标的过程中,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逐步推进和体系的确立,我们将逐渐回归到政府会计的本源,即政府会计改革的长远目标和最终目标——实现政府绩效治理,解除政府承担的受托责任.

2.分步骤改革策略

我国当前政府会计目标是建立“控制和管理取向”的有效政府会计制度,这一方面促进提高政府财务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和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效率的提高.但政府会计改革难度很大,不仅表现在技术层面,也表现在组织和制度层面,需要考虑政府会计的确认基础,政府的组织方式、运营方式和信息系统,涉及方方面面的配套改革问题.国际上看,发达国家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时所处环境不尽相同,因而在政府会计制度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时,基本上都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当的过渡步骤,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改革思路.面对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我们政府会计改革更应尊重我国国情,充分考虑当前制度环境及公共财政改革的进程,不能急于求成,采用循序渐进的改革策略,逐步建立既有我国特色又有较强操作性的政府会计体系.

基于我国政府会计渐进式改革道路,当前的改革思路是根据公共管理改革的需要,针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改革;长期的改革思路是在经济体制和公共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推进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化进程,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政府会计体系.

四、结论

本文立足于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提出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变迁特性.根据制度变迁的行动主体,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是以需求诱致为基础的政府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从制度变迁过程来看,将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性.基于路径依赖特性,在制度变迁战略选择上,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应走渐进式改革道路,既不能保守,也不能激进,只能根据制度环境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并考虑政府会计国际协调趋同要求,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践行符合国情的改革之路.最后,本文指出我国推行彻底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时机尚未成熟,由于理论基础较为缺乏、制度准备不足和实践经验积累不够,目前的政府会计改革路径只能是分阶段制定改革目标,分步骤实施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志斌.公共受托责任:政治效应、经济效率与有效的政府会计[J].会计研究,2003,(6): 36-39.

[2]路军伟,李建发.政府会计改革的公共受托责任视角解析[J].会计研究,2006,(12):14-19.

[3]李建发,肖华.公共受托责任与政府财务报告[J].会计研究,2004,(9):7-10.

[4]戚艳霞,张娟,赵建勇.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基于我国政府环境和国际经验借鉴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0,(8):69-75.

[5]赵建勇.美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系列(四) ——预算会计方法[J] .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2):27-29.

[6]姚宝燕.对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初步探讨[J].现代会计,2004,(3):16-17.

[7]黄志霞.中新政府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的比较[J].财会月刊,2004,(12):48-49.

[8]陈小悦,陈立齐.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中国与西方国家模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9]陈立齐,李建发.国际政府会计准则及其发展评述[J].会计研究,2003,(9):49-52.

[10]阎达五,赵西卜.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一问题的思考[J].当代财经,2003,(3):85-88.

[11]徐公伟.谈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协调[J].财政研究,2005,(3):58-60.

[12]王雍君.权责发生制与政府预算管理改革[J].财政研究,2002,(3):32-35.

[13]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4]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厉以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5]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16]刘玉廷.中国会计改革八大领域全面推进[J].财务与会计,2011,(1):6-12.

[17]常丽.政府会计资产负债要素的界定及披露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1):55-59.

(责任编辑:孟耀)

总结:这篇政府会计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政府会计准则引用文献:

[1] 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2000字
[2] 政府补助和会计准则论文怎么写 政府补助和会计准则相关论文范文素材5000字
[3] 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2500字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变迁》word下载【免费】
政府会计准则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