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大学毕业生院校歧视判定来源

主题:论文范文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26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院校歧视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院校歧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院校歧视论文范文

论文范文论文

目录

  1. 1.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2. 2.院校背景歧视的规范分析
  3. 2.1效率维度
  4. 2.2公平维度
  5. 3.分割视角下的院校背景歧视来源
  6. 3.1高考制度分割
  7. 3.2高校行政分割
  8. 3.3劳动力市场分割
  9. 4.结论
  10. 论文范文:就业路上--消除院校歧视,平等就业

(桂林理工大学论文范文管理学院,桂林541004)

(BowenCollegeofManagement,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Guilin541004,China)

摘 要:与身高、年龄、性别等歧视行为相比,院校歧视更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文章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院校歧视的判定标准,并从分割的角度对院校歧视的来源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大学生更加公平、高效的就业.

Abstract:Comparedwithdiscriminationinheight,age,gender,etc.,institutiondiscriminationi论文范文orecovertandcomplex.Thisarticleexpoundsthejudgmentcriteriaofinstitutiondiscriminationfromtheeconomicperspective,andanalyzesitssource论文范文romtheperspectiveofsegmentationinorder论文范文romoteamoreequitableandefficientstudentemployment.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院校歧视;分割

Keywords:collegegraduates;institutiondiscrimination;seg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8-0255-03

0引言

大学生就业歧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伴生物,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文章中的院校歧视主要指,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毕业院校所属“等级”、“声誉”不同,在招聘过程中受到用人单位的差别对待.一般认为毕业于重点院校(主要指“985”、“211”工程的院校)学生素质要高于普通院校,因此用人单位拒绝录用普通院校的学生被看成一种“合理的甄选”,一种“理性行为”,因此与身高、年龄、性别等歧视行为相比,该歧视更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2013年4月,教育部发出通知,严禁在招聘中出现“985”“211”等院校歧视字眼,但院校歧视并没有缓解,有用人单位实际操作中用“国内知名高校”、“国内外名校”等字眼代替,有的单位在招聘条件上取消了对毕业院校的限制,但在实际进行筛选时,毕业院校仍然是重要的标准.通过2014-2015年相关新闻报道进行追踪,发现《“不拘一格揽人才”需打破“院校歧视”》、《期待废除“985”“211”工程成真》等标题频频出现,甚至有些企业在招聘实习生时都对毕业院校加以限制.不同于新闻媒体,学术领域对该问题研究的文献并不多,也缺乏深度.

文章主要贡献在于:①对院校背景歧视的判定标准从经济学的角度给予阐述;②从分割的角度阐述院校歧视的来源,挖掘歧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1.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人力资本理论诞生,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并非同质的,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教育和培训之间的差异导致不同劳动者之间生产率的不同,人力资本高的劳动者,对生产的贡献大,获得的报酬也就越多,其较好地解释了当时困扰人们的经济增长、工资结构变化以及收入分配领域的疑惑,但对如人力资本同质的情况下,不同群体的工资差距却很大等现象很难提供合理的解释.新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歧视等理论的出现对人力资本理论所无法解答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很有说服力的解释.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始于19世纪末,主要针对性别歧视和论文范文.1944年冈纳·缪尔达尔在其著作《美国的贫困》一书中对歧视的累积因果分析,标志着歧视经济学的产生;1957年贝克尔对歧视经济模型的建构,开创了当代经济学对就业歧视的定量研究之路;伯格曼(1995,1996)对人力资本理论解释进行了反驳,证明了人力资本因素只能解释种族和性别差异部分工资差距,但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影响因素.其他经济学家也相继提出“统计歧视理论”、“拥挤歧视理论”、“搜寻成本歧视理论”、“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等,增强了对歧视现象的解释.

论文范文:就业路上--消除院校歧视,平等就业

国内学者对歧视问题的研究开始于经济体制改革后,郭正模(1994)最早开始对就业领域中的歧视问题进行研究,此后文献不断增多,视角上主要来源于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前期研究主要以农民工为对象,对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研究起因于大学生就业难,对象上主要针对农村大学生和女大学生.集中对院校歧视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笔者发现的有:朱健(2011)、张素芬等(2012)阐述了现状及存在的原因及对策;吴美阳(2014)从教育学角度进行探讨;朱琪(2014)、黄丽娜(2015)从司法角度进行探讨.

卿石松(2012)、范雷(2012)、肖富群(2014)等学者都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校层次对大学生就业有显著作用,就业地区、就业产业、就业起薪都受其影响,但将其简单归因于不同院校在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上的差异,认为是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的结果,没有对观察到的结果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忽略了歧视这一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说明本研究的重要性.

2.院校背景歧视的规范分析

现实生活中,不同利益主体因经济利益和价值取向不同,而出现对劳动歧视存在与否的难以弥合的观点,因此如何科学地界定劳动歧视行为和确立判定标准,存在较多的分歧和操作困难(郭正模,2014).文章借鉴郭正模在《劳动力市场歧视及其经济规范性判定标准》中提出的规范性判定标准和原则,从经济学对劳动歧视的概念出发,按照“效率——公平”逻辑框架对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以毕业院校作为录用条件和起薪标准行为进行规范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看,就业歧视指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特征引起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判断是否构成就业歧视关键在于:①用人单位的招聘应建立在职业的需要基础上,与该职业无关的条件,可能构成歧视;②实施产别对待的依据应是劳动者的能力、生产率,能力、生产率相同的劳动者应获得相同的就会和待遇.

2.1效率维度

在劳动力市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无法直接观察到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往往将文凭、毕业院校的声誉、成绩、证书等作为判断应聘者的能力和生产率的信号,并作为录用标准.文凭曾经是一个十分有用的信号,但随着高校扩招,文凭贬值,导致用人单位更关注毕业院校的声誉,认为普通院校和“985”、“211”等重点院校在生源质量、培养方式、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重点院校的学生素质和能力都要优于普通院校,其实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最终将导致用人单位效率的损失.从总体特征上看重点院校的学生素质整体是要高于普通院校,但这只能代表平均水平,而总体特征中存在个体差异,由个体特组成的总体特征并不等于单个个体特征,不是每个重点院校毕业的学生素质都高于普通院校,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曾表示:“一些学校虽不是这类‘名校’,但是学科非常一流,个别专业很前沿”.

因普通院校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遭受到歧视,导致越来越多的普通院校的学生,在就读期间更加用功,采取考取更多的资格证书、取得更好的成绩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倘若用人单位仅使用毕业院校声誉作为劳动力筛选指标,犯错误的代价就会很高,会拒绝更有能力、更能吃苦、更少抱怨的大学生,而接受工作绩效不如他们的重点院校的求职者.并且,群体中个体差别越大,利用群体资料而作为甄别手段的代价越高.2015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总数为2845所,公认的“985”“211”名校,只占百分十几,如果只把招聘对象限定在如此小的范围内,很可能会错失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2.2公平维度

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应是以岗位需要出发,以应聘者的能力是否合适为标准,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在统一、规范的考试的基础上,按照反映效率预期的考试得分高低,依照次序来录用求职者(过程公平或程序公平),则可以认为不存在招聘的结果意义上的歧视,但实际中,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直接要求招聘对象为重点院校,普通院校的学生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还有用人单位起薪直接与所毕业院校挂钩,并不是建立在对能力的考量上.

案例1:2015年3月G省A市发布“赴全国部分“985”、“211”高校引进人才招聘”公告,在招聘条件中明确规定要求:“具有学历学位的博士研究生;“985”、“211”高校(不含独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985”、“211”高校(不含独立学院)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本科(学士学位)2015届毕业生”,招聘单位中事业单位有:中学、农业技术推广站、公路养护管理所等,企业有:某油脂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招聘食品研发人员、质检部经理等①.

案例2:在广东省2015届高校毕业生本科生招聘会上,深圳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招聘时按院校等级,学历的不同,规定不同起薪点,如技术类本科,普通院校5000元,重点院校6000元,211工程院校7000元,985工程院校8000元,清华、北大、电子科大为9000元②.

以上案例或者没有对职业进行区分,盲目要求应聘者毕业于“985”、“211”高校,或者根据毕业院校的等级不同,直接规定起薪,导致不同院校的学生在求职时,无法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显然是有损于公平.

3.分割视角下的院校背景歧视来源

用人单位的偏见、考评机制不健全,政策、制度的不公平,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都是歧视产生的原因,本研究从分割视角进行分析.高考制度分割、高校行政分割、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是院校歧视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割的存在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造成流动障碍,而且会产生了极大的不公平.

3.1高考制度分割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来源于高考制度,而高考制度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存在着阶层差异、地区差异及城乡差异:

①阶层差异.社会优势阶层从幼儿园就开始占有优势资源,如先进的教学理念、好的教师、更多的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而普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的子女这样的机会是匮乏的,丁小浩(2006)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则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有更倾向于经济背景好和社会地位高的家庭的子女趋势.王伟宜(2005)等人通过对陕西、福建、浙江、湖南、广东等34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出身较高阶层的子女又有比出身较低阶层子女更多的入学机会,国家管理干部子女进入重点部属高校的机会是城乡无业人员的17倍.

②区域差异.高考名额实行分省定额政策,初衷是为了平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异,适当照顾弱势地区.实际中由于很多名校特别是论文范文投资建设的高校,往往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这些高校在分配名额时,为照顾所在地省份,给所在地省份分配的名额远远高于其他省份,结果在发达地区出现了“低录取分,高录取率”的现象,同样的考分,在一些发达省区可以上重点院校,而在其他省区只能上二本、三本甚至大专.可见,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不均等的.

3.2高校行政分割

我国高校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按办学层次可分为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等;按办学体制可分为论文范文部属高校,地方省属高校(省属和市属);按办学水平可分为“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及一般大学;从高考录取分数可分为一本院校、二本院校及三本院校.这些划分主要依靠行政干预,结果不仅使教育资源出现不平等,而且高校之间类型和层次的差异被进一步深化,成了社会和用人单位判断院校好坏的主要依据.由于没有动态的进退考核体系,行政级别身份被确定很难发生改变,影响了教育资源的自然分配和自然竞争.现实中,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没有行政级别赋予名校标签的很多高校也有很强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在某些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对某个特定岗位而言,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不一定比普通大学的大学生更合适.大学的知名度,学生质量的好坏,市场是最有发言权的,因此应降低行政级别的干预,让高校之间通过市场进行公平竞争,不仅能降低歧视,而且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效率,最终促进我国整体教学质量提高.

3.3劳动力市场分割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中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工作条件论文范文,薪酬福利水平高,就业稳定,竞争较小,重视技能知识培训和升迁机会等特征;次要劳动力市场与之相反,薪酬福利水平较低,工作条件较差,大多从事体力劳动,一般不进行培训,几乎没有升迁机会.

我国劳动力市场也不是完全竞争的,存在着制度性分割、城乡分割、户籍分割、区域分割、产业分割、行业分割等分割形式,不同的市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公共设施、工资水平、社会保障、社会声望、职业生涯路径有很大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东部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看作主要劳动力市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城市、中小民营企业、农村等看作次要劳动力市场,两大市场之间存在很高的壁垒,从主要劳动力市场流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容易,而逆向流动则十分困难且成本很高,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并不是因能力要求高,而是其能带来保障、地域、稳定等各种分割收益.

大学生都想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但主要劳动力市场扩张能力有限,因此在主要劳动力市场的用人单位就有很高的话语权,在招聘时往往设置很多和岗位无关的门槛,而毕业院校就是其最常用的限制条件.孙宏等(2007)等学者发现,除部分名牌和重点院校外,一般院校特别是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只能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很多一般院校的学生为了挤进主要劳动力市场,选择通过“考研”、“考证”显示自己的能力,但结果并不总是有效,反而造成了“过度教育”(宋林,2012).研究者在2014年11月到2015年4月期间,多次进入人才招聘会进行调查,发现次要劳动力市场中很多私营、民营企业对大学生的学历、毕业院校并不是很看重,更重视的大学生实际能力,这也是他们经过长期的实践,理性选择的结果,而处于主要劳动力市场中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则对学历、毕业院校表现出高度兴趣.通过以上分析,目前似乎已形成重点院校流入主要劳动力市场,普通院校流入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模式,给普通院校的学生打上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标签,陷入身份困境,进一步加大了他们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难度,院校歧视被固化.

4.结论

院校歧视的存在,使得普通院校的学生被挡在某些行业、职业的大门之外,失去了平等的竞争机会,其自身的能力和潜力得不到发挥,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同时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院校歧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用人单位的偏见,用人机制、考评机制不健全是主要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制度性障碍,政府政策的错误导向、过多的行政干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及相关监督机制、法律机制不健全.因此,该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人单位、高校、政府的共同努力.

注释:

①贵大在线http://www.gzu521.com/rsrc/asrc/201503/16325.htm贵州省安顺市赴全国部分985/211高校引进人才.

②搜狐教育http://learning.sohu.com/20150505/n412446629.shtml如何看待企业招聘按985、211、重点大学明码标价.

参考文献:

[1]吴宇晖,张嘉昕.激进经济学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歧视理论述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30-34.

[2]郭正模.劳动力市场歧视及其经济规范性判定标准[J].论文范文学刊,2014(3):35-40.

[3]丁小浩.规模扩大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24-33.

[4]王伟宜.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05(4):55-62.

[5]肖富群.城乡背景对大学生初次就业结果的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7):178-184.

[6]朱健.论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院校歧视[J].江苏高教,2011(1):107-109.

总结:本文关于院校歧视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论文范文引用文献:

[1] 性别歧视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性别歧视方面有关论文范例2万字
[2] 高职院校论文范文参考 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体育院校论文范文参考 体育院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大学毕业生院校歧视判定来源》word下载【免费】
论文范文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