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6例的临床疗效

主题: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15

简介:关于对写作患者心肌梗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患者心肌梗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患者心肌梗死论文范文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论文

目录

  1. 1.资料与方法
  2. 1.1 一般资料
  3. 1.2 病例筛选标准[2]
  4. 1.3 治疗方法
  5. 1.4 观察指标
  6. 1.5 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判断指标
  7. 1.6 统计学方法
  8. 2.结果
  9.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对比
  10.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对比
  11. 3.讨论
  12.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预防治疗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上)

河南省唐河县人民医院,河南唐河 473400

[摘 要]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尿激酶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112例进行静脉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12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56例观察组与56例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心血管不良现象、血管再通率等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从血管再通率、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再发梗死等方面看,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尿激酶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预防治疗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上)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尿激酶;氯吡格雷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10(a)-0121-02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脏内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具有病发急且病情不稳定等特点,若未能给予患者及时与合理的治疗,极易使患者发生死亡事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自应用静脉溶栓开始,使心肌梗死在病死率上得到了明显的降低[1].本研究通过选取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通过疗效对比探讨联合尿激酶与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112例研究对象均为2009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论文范文有70例男性患者与42例女性患者,年龄为38~74岁,平均年龄为(60.35±3.85)岁;其中,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分别有65例前壁梗死患者、14例侧壁梗死患者、16例下壁梗死患者、10例后壁梗死患者以及7例下壁合并右室梗死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其中观察组应用尿激酶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经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例如年龄、性别以及梗死部位等)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病例筛选标准[2]

①经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的持续胸痛的时间在30 min以上,经心电图检查,多个导联中,至少有2个导联的ST段有抬高2 mm.)②患者为2009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③患者为选择静脉溶栓疗法的患者;④患者无陈旧性心肌梗死等相关病史;⑤患者未接受过冠状动脉旁路的移植手术;⑥患者未伴有由于其他原因为引起的心脏疾病或是心功能不全;⑦患者不属于溶栓禁忌人群.

1.3 治疗方法

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首先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例如血常规、尿常规、凝血时间、出血时间、心电图、心肌酶以及电解质等检查.此外,应严格控制患者的血压,其中收缩压应<160 mmHg,舒张压应<100 mmHg.

1.3.1 对照组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并给予患者吸氧、镇静以及止痛等相关治疗.另外,给予患者口服0.3 g阿司匹林肠溶片(产自德国拜尔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78,规格:0.1 g×30片),在持续服用3 d后,将药品剂量调整为0.1 g,1次/d.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300 mg氯吡格雷(商品名称:波立维,产自杭州赛诺菲圣德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0403216,规格:75 mg×7 s),第二次调整剂量为75 mg,1次/d.

两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在入院后30 min内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50 U尿激酶与100 mL生理盐水,适当调整静滴速度,在0.5 h内完成滴注,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例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ACEI类药物等.在溶栓治疗后的2 h内,每隔30 min指导患者复查一次心电图,在溶栓治疗后的12 h,根据患者的体重,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钠,按1 mg/kg调整剂量,每小时给1次.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胸痛症状的缓解程度以及该症状完全消失的时间;②观察再次灌注时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的时间;③观察心电图的动态情况;④观察溶栓治疗起至发病24 h内,患者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情况;⑤观察患者各个部位有无出血现象,例如泌尿道、消化道、粘膜、颅内、皮肤等处;⑥观察患者有无引发其他并发症,例如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以及心律失常等.

1.5 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判断指标

①在输注溶栓药剂后,患者胸痛的症状在2~3 h内基本消失;②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酶峰在发病后的14 h内或是在肌酸激酶出现后的16 h内提前出现;③患者在输注了溶栓药剂后,心电图中有抬高情况的ST段在2 h内有明显回落50%以上;④患者在输注溶栓药剂后,在2~3 h内,会有房室(或束支)阻滞突然有所改善或消失、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等情况出现,若患者为下壁梗死,会有窦房传导阻滞(可伴有低血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等情况出现;在多种判断指标中,除了③与④两项指标组合外,若患者具有上述指标中的2项或以上,可确定为冠状动脉再通.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采用χ2检验率的比较和计数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对比

经研究发现,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状动脉再通例数分别为49例(87.50%)与38例(67.86%),从再通率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χ2等于5.89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对比

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中1次性低血压4例、出血1例、再发梗死1例、急性左心衰8例、心律失常6例、梗死后心绞痛6例,对照组中1次性低血压6例、出血6例、再发梗死8例、急性左心衰12例、心律失常16例、梗死后心绞痛16例.经对比,观察组在不良反应方面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从5周内的病死率看,观察组病死例数为2例,对照组为11例,观察组患者在5周内的病死率也显然比对照组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溶栓治疗属于心肌梗死疾病临床治疗现阶段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易于操作、及时与方便等优势.相关医学研究发现,溶栓疗法的治疗效果受时间影响较大,患者自发病起,越早接受溶栓治疗其冠状动脉再通的几率则越大.反之,越晚接受治疗则冠状动脉再通的几率则越低.不少医院因为在医疗知识、医疗条件等方面受到了制约,因而在临床上及时得到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较低,且不少患者因为其他因素(病重转送、会诊、检查等)而延误了救治的时间,未能及时进行溶栓治疗.不少相关的医学临床研究均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病发后的4 h内采取溶栓治疗所取得的疗效最佳,且在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几率最高.在病发后的12 h内虽然也可采取溶栓治疗,但相比之下,其治疗效果远远跟不上病发后4 h内采取治疗所取得的疗效.

研究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中,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7.50%,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67.86%,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治疗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相比之下,联合尿激酶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方法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应用阿司匹林疗法.此外,两组在接受治疗后均有不良反应的情况,相比之下,观察组在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方面显然低于对照组,反应了联合尿激酶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诉,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尿激酶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对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霖,黄创,郭鹏,等.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观察及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5):731-732.

[2]朱秀龙,张灿,孙喜文,等.氯吡格雷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14):1391-1393.

(收稿日期:2013-09-07)

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患者心肌梗死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引用文献:

[1] 心肌梗死护理论文选题推荐 心肌梗死护理毕业论文题目怎样定
[2] 心肌梗死护理方面论文参考文献 心肌梗死护理外文文献怎么找
[3] 心肌梗死护理论文提纲范本大全 心肌梗死护理论文大纲怎样写
《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6例的临床疗效》word下载【免费】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