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情采:真情之采——《文心雕龙·情采》题旨再探

主题:文心雕龙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4-13

简介:关于文心雕龙文采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心雕龙文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文心雕龙文采论文范文

文心雕龙论文

目录

  1. 文心雕龙:20121216_凯史意大利文采访

赖一郎1,2

(1.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2.福建教育学院报刊社,福建福州 350025)

摘 要:“情采”可理解为真情之采,强调以真情为里的文采.从《情采》篇、《文心雕龙》、历史传承和时代文风来看,都是强调“采”字,刘勰也很难例外.刘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变异、创新的,其进步意义在于在可能的限度里反对时尚,提出文质两重的文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纠偏作用.《情采》篇依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真情;文采;创新

中图分类号:I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 (2010) 06-0085-03

关于《文心雕龙·情采》的题旨,张少康说:“在具体写作的时候,首先必须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刘勰在《情采》篇中对此曾有系统的论述.”李泽厚说:“《情采》章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它集中深入地分析了“隋’与‘采’的关系,涉及了美的形态的划分,对儒家文质统一说的新的理解,以对美与真的关系的重要阐发.”蒋祖怡更直接地说:“《隋采篇》的‘情’,指文章的内容;而‘采’,则指文章表现形式的特征.”上述名家名著,基本把“情”等同于内容,“采”等同于形式,二者足两个并列、相对的概念.然而,为什么在中国文论史上的“文“‘质”或“文“‘辞”这个概念范畴之外再来个“情”“采”呢?——事实上,在《文心雕龙》之外,我们很少看到“情”“采”并举的提法.

大概是困惑于们隋等采”二元对立吧,王元化先生有一篇文章《释(情采篇)情志说——关于情志:思想与感情的互相渗透》,专门梳扒了历代文论和《文心雕龙》里“情”字的演绎进程,结合始于《虞书》成于《毛诗序》的“诗言志”说,把“情”、“志”融为一体,说:“刘勰认为‘情’和‘志’这个概念不是彼此排斥,而是互相渗透的.《情采篇》先后提出的‘为文造情’、‘述志为本’二语,就是企图用“情”来拓广‘志’的领域’,用‘志’来充实‘情’的内容,使‘情’和‘志’结合为一个整体”:刘勰“所说的‘情志’颇接近于渗透了思想成分的感情这种意义的”.概言之,王元化先生认为,“情”并非仅指感情,也包含思想,即“思想感情”.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写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显然采用了王元化的观点,说:“情指情志,即思想内容;采指文采,即语言形式等”.当代学者在此基础上论述:“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有它内在于形式之中的形象,情境、思想、性格、情节或情景的组合序列等内容要素,能将特定的内容付诸某种表达手段而且直接让读者能够得以感受和领略,这样的表达手段就是形式,这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不能离开对方而独立存在”;¨情’指人内心真实的心意状态,在文学创作上,也就是作家临文时的真情实感”.由此,“情”“采”慢慢由两个相对立的概念合一了.

综述前人的研究,不可否认《情采》篇谈的是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但笔者认为,“情采”不是并列词组,可合二为一,理解为“有情之采”,是个偏正词组,强调以真情为里的“采”,反对以虚情假意为里的“采”.

从《情采》篇全文结构来看,以“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开头,以“吴锦好渝,舜英徒艳.繁采寡情,味之必厌”作结,首尾呼应强调的都是“采”字.全篇的篇幅也主要集中论述“采”字.其中虽然也有“衣锦襞衣,恶文太章;贲象穷白,贵乎反本”等极端强调质朴的论述,但毕竟占的篇幅很小.黄侃在评述《情采》篇时就曾略带困惑地说:“其重视文采如此.曷尝有偏畸之论乎?”(《文心雕龙札记》)

从《文心雕龙》的全书来看,其中《声律》《章句》《俪辞》《比兴》《夸饰》《练字》《隐秀》诸篇都是专门讨论形式的问题,占的比重很大.

再从纵的历史传承来看,中国文论历来是很注重文采的.杨雄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尽管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但都是以“丽”为根基的;曹丕提出“诗赋欲丽”;陆机则提出“诗缘情而绮靡”.从文学创作看,自后汉灵帝,“颇好徘辞,下习其风,益尚华靡”.道家思想抬头,“渐尚通悦,悦则侈陈哀乐,通则渐藻玄思”.汉末,“诸方棋峙,乘时之士颇慕纵横,骋词之风肇端于此”.晋初,“潘陆特秀”,“缛旨星稠,繁文绮合”.“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东晋时,“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馀气,流成文体”,“江左篇制,溺乎玄风”.

文心雕龙:20121216_凯史意大利文采访

从横的角度来看,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十分甚至是过分地强调文采的.“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贵犟悦.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罅志>,篇).六朝以来,声律、对偶、用典等等在文学创作上为人们所普遍重视,十分流行.刘勰对此作了认真的理论总结,并大力推崇“惊采绝艳”的骚体(《辨骚》篇),称何晏等人的玄学之文“师心独见,锋颖精密”(《论说》篇),赞建安文学“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颂“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明诗》篇).

那么,刘勰是如何被解读为倡导“文质两重”的批评家呢?“宋代黄庭坚在与王立之书中说:‘刘勰《文心雕龙》,刘子玄<,史通》.此两书曾读否?所论虽未极高,然讥谈古人,大中文病.不可不读也.’黄庭坚并称《文心雕龙》与《史通》为文史方面两大论著的断语,对明、清学者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就是由黄庭坚开始,《文心雕龙》的传播、阐释史里,刘勰慢慢地被塑造为横空出世的革命者形象,尤其在二元对立的论文范文的语境里,他如同“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一样,成了横扫一切的分水岭上的巅峰人物.

事实上刘勰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创新的.比如孔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作为“君子”修身应有的标准提出来的,刘勰把它移植过来,提出作文“文附质也”“质待文也”相依相存的命题.单单在《情采》篇里,还有源自于《论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论语·八佾》),“虎豹之蒋犹犬羊之蒋”(《论语·颜渊》)等等.当然,刘勰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书呆子,他常会把书反着读,如“孝典垂章,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老子疾伪,故言‘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这种辨证看事物的眼光,不由让人会心一笑.有时,他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还会断章取义,如“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韩非云‘艳采辩说’,谓绮丽也”’,强词夺埋,会让人哑然失笑.历史传承就这样在天才的身上发生了变异——也就是创新.又如,开篇云“圣贤文章,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认为经书是有文采的.“可是颜延之认为经书是言,是没有文采的(见《总术》篇).刘勰认为好的章表‘清文以驰其丽’,是有文采的.可是梁元帝认为‘善为章奏如如伯松’,只是‘非谓成篇’的笔不成为篇章,好像不承认章奏有文采(见《金楼子·立言》下).”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更是直言:“刘勰的基本思想中另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对于经典文章语言特色理解的片面性.他强调说‘圣文雅丽,衔华佩实’,事实上除掉《诗经》是文学作品外,其他经文一般都是很质朴而缺乏文采的.《俪辞篇》、《事类篇》强调文章运用对偶和古事成辞的必要性,并引用经典之文采来作证明;事实上运用对偶和古事成辞,只是经文的少数的并不常见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上,事实上并不是经文确以对偶、用典为重要修辞手段,使刘勰得以此作标准来加以提倡;而是刘勰刘勰首先确认作文必须对偶和用典,然后援引经文的少数例子来证成自己的论点.这种论证是主观片面而不是实事求是的.刘勰为了矫正当时不健康的文风,企图以经文为依据,建立一个思想艺术标准,因而不恰当地解释并夸大了经文的语言特色.”看来刘勰身上存在为创新而创新的冒进思想,如果放在今天大力整顿学风的语境里,或许会被作为反面典型来批判.

《情采》篇强调以真情为里的“采”,反对以虚情假意为里的“采”,重“采”的同时也重“情”,这是刘勰文学思想的进步之所在.“诸子之徒,心非陶郁,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文人们殚精竭虑地炫耀文采,那是因为文采的优劣与身价的高低等同,“为文而造情者”完全不顾客观实际,一切全凭主观想象,其为文之心何等龌龊!隋朝的李谔说:“江左梁齐等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累案盈籍,惟是风云之状.”可以说那是文学最不自然的时代.在如此恶劣的语境里,出身寒门的刘勰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吐露内心的不平与愤懑,反对代表门阀标榜的浮华尚玄的文风,倡导文质并重,这就是他难能可贵之所在.他甚至敢于指名道姓地逐一评判无行文人:“相如窃妻而受金,杨雄嗜酒而少算,敬通之不循廉隅,杜笃之请求无厌,班固谄窦以作威,马融党梁而黩货,文举傲诞以速诛,正平狂憨以致戮,仲宣轻脆以躁竞,孔璋偬恫以粗疏,丁仪贪婪以乞货,路粹铺啜而无耻,潘岳诡诗于愍怀,陆机倾仄于贾郭,傅玄刚隘而詈台,孙武狠愎而讼府,诸有此类,并文士之瑕累.”(《程器》篇)

然而,刘勰并没有走出儒家思想的圈子,他时时不忘原道、征圣、宗经,忘不了修齐平治,信誓旦旦地许诺只要“心术既形”,就能“英华乃赡”.这是典型的儒家文论思想,人品决定文品,文品就是人品.“他很重视文学作品的真实性问题,但是他所说的真实性是指作家的思想、感情与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一致,而不是像西方的文学真实论那样,重在作品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一致.”

从写作手法上来看,《文心雕龙》自身也是华丽的骈体文,注重辞藻、声律、骈偶、用典等形式问题,甚至过于重“采”.“如《丽篇》说对偶是文章的必然现象,又如人的‘支体必双’一样,《事类篇》说文章要运用古事成辞以说明道理,是‘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都是骈体诗文的某些修辞手段强调过当,不但意见偏颇,且与事实不合.陶渊明是晋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因不讲究运用华美的辞藻,不受南朝一般文人的重视.《文心雕龙》不但未加论述,而且全书从没有提到陶渊明的名字.在这一点上,刘勰的见识还在萧统之下.”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论文范文,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此去《文心雕龙》-千四百多年之远.茫茫两间,中国文学虽有了建安风骨、盛唐气象、古文运动等等的几次勃兴,然而却没有沿着刘勰指出的“文质两重”路子发展,反而长出了生于宋,至清而论文范文的八股文,这是“一种比六朝的骈文还要圆熟的散文诗,真令人有观止之叹”.八股文是怎样炼成的呢?周作人认为,这首先归根于中国文学的基本元素——汉字.“汉字这东西与天下的一切文字不同,连日本朝鲜在内:它有所谓六书,所以有象形会意,有偏旁;有所谓四声,所以有平仄.从这里,必然地生出好些文章上的把戏.有如对联等有如律诗,骈文,已由文字的游戏而进于正宗的文学.”作文(八股文)时,先是认题,“用做灯谜诗钟以及喜庆对联等法,检点应用的材料,随后是选谱,即选定合宜的套数,按谱填词”,这样,便做成了“文义轻而声调重”的八股文了.外加几千年封建文化制度驯养成的奴性,“代圣贤立言”的八股文便大行其道了.“八股文算已经死了,不过,她正如童话里的妖怪,被英雄剁做几块,它老人家整个是不活了,那一块一块的却都活着,从那妖形怪势上看来,可以证明老妖怪的不死.”周作人引用吴稚晖的话说,土八股虽然没了,接着有了洋八股,现在则有了党八股.这话直到今天还是应验,乏情滥采的文章比比皆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情采》篇依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文心雕龙文采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文心雕龙文采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文心雕龙引用文献:

[1] 文心雕龙论文范文检索 文心雕龙方面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2] 文心雕龙学术论文怎么写 文心雕龙类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2000字
[3] 聆听荷的心语论文范文 聆听荷的心语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0000字
《情采:真情之采——《文心雕龙·情采》题旨再探》word下载【免费】
文心雕龙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