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我国农村教育理现状述评

主题:农村教育发展中心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3-12-17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农村教育教育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农村教育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农村教育教育论文范文

农村教育发展中心论文

目录

  1. 一、我国农村教育理论研究现状回顾
  2. (一)关于农村教育内涵与特征的研究
  3. (二)关于农村教育目的及其价值取向的研究
  4. (三)关于农村教育功能的研究
  5. (四)关于农村教育的学理基础研究
  6. (五)关于农村教育研究的方法论
  7. 一、农村教育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
  8. 农村教育发展中心:2010年获奖项目展示——17_爱的传递-农村教育与世界文化套餐

刘利平,刘春平

摘 要: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农村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日益提高,农村教育理论研究层面的主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对近年来关于农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农村教育的功能、农村教育的目的与价值取向、农村教育的学理基础、农村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等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推进我国农村教育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教育;理论研究;回顾;反思

收稿日期:2014 - 01 - 20

作者简介:刘利平,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刘春平,新疆阜康市第一中学(阜康市835100)

中学高级教师.

基金项目: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项目“新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 XJEDU040512803);新疆师范大学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研究课题资金资助项目“实习支教对师范生从教信念影

响研究”阶段性成果( XSJY<,S>,201300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资助.

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加快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并成为制约我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议题,这一议题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现有文献来看,迄今(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已发表学术论文2 143篇(论文范文数据库),包括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133篇、期刊论文l 956篇、会议论文54篇、出版专著73部(论文范文论文范文检索).根据农村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将我国农村教育研究的主题划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层面.近十年来,研究者对农村教育研究中应用性和实效性较强的实践层面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相比之下,关于农村教育理论研究层面的主题则涉及较少,并且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农村教育研究如果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是难以获得持续发展的.为此,本文对国内有关农村教育理论研究层面的文章进行梳理、提炼.在此基础上,反思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走向,以期为推进农村教育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一、我国农村教育理论研究现状回顾

从已有文献来看,农村教育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农村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农村教育功能、农村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农村教育的学理基础、农村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等内容.

(一)关于农村教育内涵与特征的研究

在农村教育概念的理解上,大致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认为它是一个地域概念,即在农村中进行的教育;另一种认为它是一个功能概念,即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服务的教育.与此同时,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农村教育是根植于二元社会的一个概念,强调应动态把握农村教育的内涵.因此,关于农村教育的内涵,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三种观点:第一,区位概念.如认为“一般把发生在农村,以农业人口为对象并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称之为农村教育.”显然,这一界定是与中国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紧密联系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厂二元教育结构.由于农村教育是对应于城市教育因而也是一种区域性教育,在这样的教育视野中,农村教育也被看成是一种层次偏低、结构与功能较为单一的教育.第二,功能概念.如认为农村教育“包括扫盲教育、基础教育、职业和技能教育、成人继续教育以及有关高等教育在内的为农村发展服务的综合化教育体系.”这一界定突破了传统的地域边界,将农村教育视为一种大教育,指一切可能且应该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服务的教育.这种教育既可能发生在农村,也可能发生在城市.它既指农村中的教育要强化为农村发展服务的功能,也指城市中的教育要强化为农村发展服务的功能.从区域概念转化为功能概念,使农村教育获得了一种新的更宽阔的理解.第三,操作定义.如认为界定农村教育概念时,至少要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社会制度:个层面来把握农村教育的内涵:(1)农村教育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体,仅能自给自足的生产效率极其低下的传统农业为基础的;(2)农村教育是与传统的、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比较分散的居住方式相联系的,并且也是与低收人群体相联系的;(3)农村教育是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的.3显然,这一操作定义所涉及的三个层面内容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而也蕴含着农村教育概念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范畴.

关于农村教育的内涵特征,有学者系统总结归纳出了六个方面的特征:(1)发展阶段的基础性、启蒙性.主要表现为普及教育的基础性和文化知识的启蒙性.(2)农村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主要是指农村地域辽阔,社会、经济、人文、地理等情况复杂,客观上形成了发展程度不同的区域.(3)教育空间的广袤性、复杂性和学校布局的分散性.这是农村地广人稀、情况复杂造成的必然结果.(4)教育结果的显效性和教育内容的实用性.这一特点是指农民最关注的是教育的直接效应,注重教育结果的显效性和教育内容的实用性.(5)教育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民族性.我国的56个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异彩纷呈的灿烂文化,少数民族多生活在县和县以下的乡村,因此造成了农村教育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民族性.(6)学校人才优势的先导性和辐射性.农村学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学校教师一般都是当地较高层次的文化人,掌握比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他们的现代意识、文化知识、道德修养和智能水平等方面都具有优势.也有学者指出,21世纪新农村教育应该具备三大特征:一是农村教育突破原有束缚成为“大教育”,具体指一切可能且应该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服务的教育;二是农村教育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动态发展;三是农村教育应该是提高公民素质,将农村人口转化为时代新公民的教育.

(二)关于农村教育目的及其价值取向的研究

关于农村教育目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培养新型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这种观点认为农村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农村服务,具体体现在培养新型农民.如有学者提出,农村教育目的“必须突破单纯升学考试的局限,回归教育的本源,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作为农村文化的承担者.”二是培养合格公民.这类观点认为农村教育目的应该是促进个体发展、培养合格公民.如有学者指出,农村教育目的应该由“培养传统的劳动者和传授简单的农业劳动技能,转向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人,为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创业能力的形成服务.”三是培养农村学生积极健康的生存姿态.这一观点认为农村教育目标包括两个层面:(1)给予乡村少年以同等的国民教育待遇,即立足国民教育的基本目标,遵循国家教育方针,追求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升国民素质;(2)作为乡村少年的发展需要,培养基本的乡村情感与价值观,培育乡村生活的基本文化自信,并保持开放的文化心态,积极接纳现代文明,又不失对自我生存乡土的关爱,从而实现个人内在生存秩序的和谐与置身乡村生活世界之中个人生命意义的安顿.

关于农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学者们从农村社会的发展历程、农村的现实状况等角度切入,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可概括为三个层面的研究视角:一是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出发,认为我国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从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以农村社会发展为主的教育价值取向,到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的以巩固社会政权为主的农村教育的工具主义价值取向,再到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90年代末的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主的农村教育的工具价值取向兼顾农村教育的个人价值取向,最后到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逐渐凸显人本的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发展历程.二是从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出发,认为我国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表现为:社会本位的农村教育价值取向观、个人本位的农村价值取向观和兼顾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折中价值取向观.三是从农村教育发展模式的视角出发,认为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模式体现了两种价值取向:一种可称之为“城市化模式”,另一种可称之为“乡土化模式”.

以上三个层面研究视角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学者们对于农村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的关注都与国家对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在实践导向上对农村教育的理解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一是坚持“离农”取向,认为农村教育应该为农村孩子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或更高一级的学校,寻求更好的出路提供条件和环境;二是坚持“为农”取向,认为农村教育要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服务.但多数学者认为,应该从“离农”与“为农”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困境中摆脱出来,着眼于城乡共同发展,使农村教育不但满足城市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

(三)关于农村教育功能的研究

农村教育功能探讨的是“农村教育干什么”的问题.对农村教育功能问题的正确认识,有赖于对农村教育本质问题的正确理解.由于研究者们在农村教育本质的理解上存在差异,因而关于农村教育功能的理解也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1)有研究者根据农村不同社会阶层的教育需求差异,认为农村教育功能可分为三类:一是“为升学的教育功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城市升迁需求;二是“为务农的教育功能”,满足一部分扎根新农村建设者的教育需求;三是“为进城务工的教育功能”,满足一部分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的技能培训需求.(2)还有研究者根据农村教育对社会子系统和乡村社会本身的作用,认为农村教育功能可分为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和促进乡村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功能.这种特殊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实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农村教育并不总是被动地去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能用人类积累的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积极地影响生产和生活.这种主动、积极的影响表现在育人、科研、服务、文化等各个方面应起到导向或引领作用.其中,培养和造就不同规格和层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这种引领作用的最为重要的方面.二是农村教育具有开发农村“本土知识”的作用.农村中“本土知识”是其固有的自然知识、长期积淀与传承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的生存知识,也是农民的精神空气和物质给养,更是促进农村社会内在发展之“根”的力量.三是农村教育具有改进农村风貌的渗透性作用.这种渗透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乡风民俗方面和农村义务教育方面.因为良好的农村教育不仅是形成文明乡风的根本途径,也使得广大农村儿童能够顺利地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同时,良好的农村教育对于协调中国农村的社会利益、完善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整合中国农村的社会资源、最终实现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显然,农村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如何才能使农村教育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上述关于农村教育功能的两种观点是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待农村教育功能的.前一种观点是从个体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农村教育功能;后一种观点是从社会发展(包括乡村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农村教育功能.事实上,农村教育应该同时兼有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在认识农村教育的正向功能时,应该将上述两种观点综合起来.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农村教育也会出现负向功能.譬如,如果教育系统与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社会系统不相匹配,则可能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秩序解体等诸多社会问题.因此,在研究农村教育功能时,应该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教育的正向功能,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农村教育负向功能的出现.

(四)关于农村教育的学理基础研究

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农村教育的哲学基础.人文主义教育非常注重人格教育,认为人性是美好的,每个人内心都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让每个人有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并且有自我尊重与尊重他人的美德.人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强调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去感受、去发现,使他们更了解自己周边的环境及所处的时代,进而体认人生的道理与文化规范的价值.依此观点,人文主义是乡土教育的价值基础,其所倡导的“尊重人性、关注人格健全”的理念正是农村教育培养“人们了解与认知其所生活环境的人、事、物,从而对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进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自尊自爱与社会意识,最终成为一个具有乡土情和世界观的国民”目标的体现.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农村教育的心理学基础.认知发展论强调,学习是在心灵与经验交互作用中重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在具体经验中发展出来的,为发展知识,必须提供给儿童具体的经验.该理论强调,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与周围的人、事、物交互作用以后,才产生知识.因此,教师如果教给学生与其生活或经验无关的知识,对儿童而言不仅没有意义,而且也不实际.皮亚杰也认为,人的个体智能的发展,也就是个体在环境中生活成长的历程.因此,儿童智能的发展,并非只是在知识数量上的增加,而是在智能行为上品质的改变.在皮亚杰图式理论的基础上,布鲁纳广泛研究了知觉问题,认为认知发展按照动作式、图式和符号式三个阶段持续前进,各个阶段分别代表一种内容的表现形式.在知识获得过程中,一个人首先是依据动作学习,然后依靠图式学习,最后依靠符号.据此,教学如果按照从直接经验、图式经验到符号经验的顺序展开,就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台湾学者陈玉玲进一步指出,知识的获得是藉由图式的同化和调适的过程.具有适当差异的经验能够被调适,但是如果新经验与当前的理解水平差异太大,则不会获得新的理解,所以要先实施乡土教育,再教导其它国家或世界性的知识,因为乡土教育的知识与我们原有的知识差异较小,有助于图式的同化和调适过程.可见,农村教育所主张的儿童学习乡土进而产生乡土认同的观念,强调儿童主动、积极建构乡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理念,正合乎认知发展理论.

农村教育发展中心:2010年获奖项目展示——17_爱的传递-农村教育与世界文化套餐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多元文化论强调,要尊重差异,维持多元,使社会每一个成员都有参与社会每一层面的权利,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独特的个体.多元文化教育是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族复兴运动浪潮中少数民族要求教育平等而出现的.一般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者在尊重受教育者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不论其性别、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社会经济地位、所属社会群体等的差别,均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而农村教育正是尊重文化多元的价值性,提供不同文化观点、经验和贡献的教育.它将不同种族、性别、阶级及其文化视为积极的、真实的、动态的;它的教材取自社区,用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解释概念,以达成多元文化的理念.

文化自觉理论.文化自觉理论是农村教育的文化学基础.在现代化日益推进的过程中.关于农村教育发展走向有两种主要观点,即农村教育发展的乡土化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城市化.这使得农村教育发展始终处于突出农村元素还是突出城市元素的两难困境之中.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末提出的文化自觉理论对这一困境的解决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它没有“文化回归”的意思,不要“复旧”,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部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时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已经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农村教育要走向“文化自觉”之旅,不仅要全面认识城乡文化的差异,反思农村教育的文化走向,而且要在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城乡之间形成动态性的文化互动和互惠,从而使得农村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要求,为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用人才.

(五)关于农村教育研究的方法论

就国内农村教育研究的现状来看,一些研究者以一种“局外人”的立场,持一种实证科学的态度,力求尽可能“客观地”研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农村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也有一些研究者引入“质的研究”和“行动研究”等西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方法,强调应秉持一种“同情”和“理解”的立场,强调要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去解释和建构特定情境下的知识、结构和意义.但总起来看,在农村教育研究领域内,持“局外人”研究立场者占据了较为明显的优势.这种占主流位置的把农村教育“对象化”的所谓“客观”研究立场,遭到了另外一些“圈内人”毫不客气的批评.批评者们明确主张:农村教育研究者不应该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立场,对农村教育“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应该更多地贴近农村教育的具体情景及其当事人的真情实感,从而提出一些有助于改变农村教育面貌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但也应看到,就研究者的基本任务来看,不论是持“客观”立场还是“同情”立场的研究者,恐怕都难以否认,只要是某种活动还能被称得上是一种“研究”,那就不能没有最为基本的“认知”功能.所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研究者,都应该在研究过程中,考虑如何解决认知的“有效性”问题.

一、农村教育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

未来走向

农村教育研究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教育问题,尽管学者们对相关主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从整体上看,农村教育研究的学理水平还很低,无论在研究内容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需要对现有的研究加以学术反省.

(一)研究内容:求“真”还是求“用”?

教育研究主要是应用研究,即便是理论,也主要是应用理论的研究.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学科理论,教育理论多是以相关学科为理论基础,是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的教育应用.据此,农村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应该求“真”,外在逻辑决定了它应该求“用”,意指农村教育理论要从中国农村本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出发,生成符合中国社会情境的农村教育理论.然而,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农村教育理论研究尚停留在经验性与思辨性上,而思辨性表现尤甚.经验研究不能解决深层次的理论问题,思辨也仅是现有结论的演绎,以逻辑的推论和演绎来认识、界定复杂的变动不居的农村教育实践,而不是基于教育问题的历史与逻辑的分析,结果把自身局限在原有的认识与思维框架之中,既不能对教育实践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与说明,又不能对教育实践的发展做出预测与批判.而辩证的思辨应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以实证知识为前提和依据进行的高层次的概括与提炼.农村教育理论与其它理性认识的成果一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如果我们仅是从理论到理论,那么这仅仅满足了内在逻辑,而要满足外在逻辑还必须通过对现象和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逻辑分析,得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取样个案不断地检验和修正,这样的理论才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事实上,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不存在彼此的隔离,相反二者存在着互动生成的密切关系,实证方法的运用离不开理论思辨,理论思辨的展开必须“回到事物本身”,并准确把握教育实践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未来的农村教育研究者要明晰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内在关系,构建基于本土实践和世界性视野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关注中国农村的问题和现实,借鉴国外农村教育经验时要立足于中国的语境来创造“有意义”的教育思想,实现在元理论或元话语层面的本土化;另一方面从“知识中心”转向“问题中心”,问题的独特性恰好决定了教育理论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农村教育理论不断接受来自实践的修正和补充.

(二)研究方法:“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理论创新取决于方法创新.要提升教育理论研究既求“真”又求“用”的学术品味,研究方法的创新是一个突破口.目前国内农村教育研究尚未获得深厚的学理支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制于方法论的局限.当下农村教育研究方法以经验性研究和思辨性研究为主.经验性研究方法普遍存在由个别经验轻率得出一般结论的倾向.由于缺乏严格的学术训练,一些研究者虽然也做实地调查,但对实证研究的涵义并无真正理解.他们往往从先验的理念出发,到“现场”去寻找他们所需要的“事实”,然后用这种经过处理的“事实”去论证自己的一般性结论.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虽然重视实地经验,重视个案调查,强调事实说话,比起那种大而化之的“自上而下”的一般性论述来说,具有其特有的学术优势,但如果人们只根据自己有限的经验和认识提出主张而缺乏深层的理论关怀,就会使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走人死胡同,很难提升中国农村教育研究水准.与此同时,目前农村教育研究主题明显受政策指令左右,不少研究者从教育政策与体制的视角出发,考察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这种“自上而下”的思辨性研究缺乏学科理论视野的介入,存在着自说自话,各执一端,谁都可以发表一番议论,谁也不必为自己的议论作出充分的学理性论证,这种状况必将使中国农村教育研究陷入“低水平重复”的陷阱之中.那么,在未来的农村教育研究中如何超越这种或“自上而下”研究,或“自下而上”研究的限度?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转换和丰富研究视角.如果说以往的研究主要是“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研究的话,现在则需要将“自下而上”的研究与“自上而下”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既要站在社会发展的视角看待农村教育,也要从农村教育本身看待社会发展.不仅要知道农村教育“是什么”,更要解释“为什么”,在此基础上提出“怎么办”.为此,需要综合应用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采用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论与实践、归纳与演绎、比较研究方法与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使研究更为系统和科学.

参考文献:

[1]陈敬朴.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

[2]周险峰,农村教师研究30年(总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杜育红.农村教育:内涵界定及其发展趋势[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

[4]于永德,农村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刘丽娜.农村教育目的研究文献综述[J].鸡西大学学报,2012(1).

[6]皮武.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教育的文化担当[J].当代教育科学,2010(9).

[7]袁宇.析农村教育与农村教育资源配置[J].中国成人教育,2006( 10),

[8]刘铁芳.重新确立乡村教育的根本目标[J].探索与争鸣,2008(5).

[9]籍莹,我国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0]钱志亮,石中英.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路向——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13届年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5(1).

[11]刘雨,当前农村教育发展悖论[J].教育科学论坛,2012(4).

[12]申长忠.农村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功能探析[D].河南大学,2008.

[13]欧用生,乡土教育的理念与设计[A].黄政杰,李隆盛.乡土教育[C].台北:汉文书店,1995.

[14]谢治菊,乡土教育:概念辨析、学理基础与价值取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15]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6]陈玉玲,论乡土教育的理论基础[J].台湾国民教育研究学报,1998(4).

[17]张爱琴,民族团结教育与乡土教材开发[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8).

[18]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19]葛新斌.农村教育研究:意义、立场与方法之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1).

[20]李云鹏,程晋宽.教育理论研究何所求[J].教育学术月刊,2010(1).

[责任编辑:况琳]

总结:该文是关于农村教育教育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农村教育发展中心引用文献:

[1] 农村成人教育论文选题推荐 农村成人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定
[2] 关于农村教育公平的论文选题 农村教育公平论文题目如何取
[3] 容易写的农村教育论文选题 农村教育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我国农村教育理现状述评》word下载【免费】
农村教育发展中心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