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略淮河流域河南民歌音乐特征文化成因

主题:传承郧阳民歌文化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3-12-31

简介:适合民歌文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民歌文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民歌文化论文范文

传承郧阳民歌文化论文

目录

  1. 一、风格区划与研究意义
  2. 二、基本音乐形态特征分析
  3. (一)体裁丰富,风格多样
  4. (二)内容丰富,时代性强
  5. (三)河南民歌中的调式、音阶运用
  6. (四)旋法构成灵活多样,风格迥异
  7. (五)节拍形态以单一的2/4或4/4拍为主,结合复节拍为辅,形式多样
  8. (六)曲体结构以一段式居多
  9. 三、文化成因分析
  10. (一)根源性文化,万古流芳
  11. (二)多元性文化,丰富多彩
  12. (三)融合性文化,博采众长
  13. 传承郧阳民歌文化:十堰房县原生态民歌文化调研

[关键词]淮河流域/河南民歌/根源性/多元性/融合性/过渡性

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3)02-0067-5

一、风格区划与研究意义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太白顶,其干流经豫、皖、苏三省,全长约1000公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在北纬31€啊6€啊⒍12€啊21€爸洌俏夜惶豕爬隙侄谰叩赜蛱厣暮恿鳎肭亓胍徊⒊晌夜匾哪媳狈纸缦摺2]

淮河流域上游的广大地区,多为河南省的中、东、南部地区,它西起嵩山、伏牛山和桐柏山,北至黄河南堤,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为界,主要包括郑州、开封、商丘、许昌、论文范文、漯河、周口、驻马店、信阳等9市以及南阳的桐柏县和洛阳的汝阳县一部,流域面积约为90406.2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54.13%,占淮河流域总面积的33.5%,流域人口约为587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54%,自古都是河南乃至中原地区人物与文艺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河南居于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积淀厚重,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居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多元文化于一体,虽经无数战争劫难和自然灾害,但民风勤朴,贤圣云集,人杰地灵,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物繁景盛,时至今日,依然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要地.

由于淮河(与秦岭)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其特殊地理区位赋予了淮河流域文化突出而又鲜明的地域性特征.长期以来,以淮为界,南北两岸形成了鲜明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如气候环境为南雨暖、北雪寒,农耕作物为南鱼稻、北麦棉,建筑材料为南尖瓦、北平砖,服饰用料为南丝绸、北皮棉,饮食习惯为南米甜、北面咸,语音方言为北硬侉、南软蛮,性格风俗为北刚直、南柔婉,等等.

时至今日,关于我国汉族民歌风格区域划分的研究及其相关成果已相继产生,这无疑将对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乃至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参见文后“参考文献”).在众多研究成果中,无论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人口迁徙、社会变迁、民风习俗等多方面,均对我国汉族民歌地理区划、文化属性、音乐风格及其相互关系等多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高度概括.正如苗晶、乔建中先生在《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专著中所述:“特定地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下来并进而发展生产的先决条件,也是产生和形成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文化面貌的重要基础.”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并结合以下综合分析,该区域民歌可再划分为以下2个次文化区域:1.中原传统文化区,主要包括流域内的郑州、开封、商丘、论文范文、许昌等五地区及汝阳县一部.2.淮夷、论文范文文化融合区(或过渡区),主要包括流域内的漯河、周口、驻马店、信阳等四地区及桐柏县一部.

居于淮河流域上游地区河南境地(上述9市2县)的这2个次文化区域,恰处南北文化与东西文化的过渡、融合地带,具有鲜明的过渡性与融合性.正如苗晶、乔建中先生所述:“在地理上具有过渡性的地区,其文化面貌也显露出某些交融性的特征”[3]

因此,该区域传统文化在继承和融合南北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必将对淮河流域中下游,以及黄河、长江流域包括民歌在内的众多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二、基本音乐形态特征分析

(一)体裁丰富,风格多样

作为地域文化的直接物化表象,民歌不仅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更与人们长期生活所形成的劳动习惯、生活习俗以及语言音调等众多因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这种地区文化的差异性,直接导致了不同区域的民歌风格不同,甚至于同一地区的民歌风格也各不相同.正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通过调查和对比分析,淮河流域河南民歌的音乐风格基本划分如下区域:1.占该区域绝大部分面积的郑州、开封、商丘、许昌、漯河、论文范文、周口等广大的中、东部地区,由于多为华北平原南部地区的黄淮冲积平原,气候温和、土地平沃,历史上多以农耕、商贸文化为主,民风醇厚率直,曲调朴素平缓,柔和优美.2.信阳、驻马店等豫南地区因居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加之长期接受来自南部论文范文文化、东部淮夷文化和吴越文化的滋养,民歌风格既委婉细腻、悠扬柔美,又朴实真切、豪迈粗旷.3.桐柏县属淮河流域的源头,因居于豫西南的桐柏山区,故其民歌多以山歌为主,曲调柔美委婉、舒展平和.(参见下表)

(二)内容丰富,时代性强

因受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战争、移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区域河南民歌内涵丰富,成因复杂,时刻反映时论文范文展的脉搏、社会进步的轨迹和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其中,有反映历代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残酷压迫、剥削和劳动人民不屈压迫而奋起抗争的内容,例如,郑州荥阳民歌《嗡船号子》,商丘民歌《送郎参军》,周口民歌《招歌》,信阳新县民歌《土地革命歌》,潢川民歌《红军革命歌》等等;有刻画劳动人民在社会底层过着悲惨痛苦生活的内容,例如,郑州荥阳民歌《剪剪花》,开封民歌《老婆难》,驻马店确山民歌《穷人生活难》,信阳固始民歌《山歌好唱口难开》,罗山民歌《淮南泪》,商城民歌《放皇声》等等;有描述反抗封建制度和礼教束缚、争取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积极讴歌善良朴实的劳动人民真挚爱情生活的内容,例如,郑州荥阳民歌《放风筝》,周口沈丘民歌《送情郎》,信阳商城民歌《打油茶》,新县民歌《十八岁大姐周岁郎》等等;更有以民歌形式歌唱生产劳动和真实生活,歌颂民族英雄和历史人物,赞美祖国大好山河的内容,例如,周口民歌《对灯歌》、《板车号子》,南阳桐柏民歌《打夯歌》,郑州荥阳民歌《争取秋季大丰收》,论文范文民歌《小放牛调》、《矿工号子》,漯河民歌《抬包上肩号子》、《船工号子》,驻马店民歌《赶庙会》,信阳商城民歌《锦绣河山美如画》,新县民歌《红旗插遍大别山》等等;还有许多民歌的内容是人民群众欢度佳节时演唱的诙谐曲和滑稽曲,例如,开封民歌《十对灯》,商丘民歌《姑嫂二人去踏青》,郑州荥阳民歌《双叠翠》,周口民歌《吓神歌》,信阳固始民歌《灯歌》,商城民歌《拜年》、《接干妹》等等;还有揭露统治阶级残暴、无耻、昏庸、荒淫的,讥讽统治者无能、愚昧的内容,例如,郑州荥阳民歌《四辈上工》等.

(三)河南民歌中的调式、音阶运用

研究一个地区或一个族群的民间音乐文化,详细了解调式和音阶在其音乐中的实际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调式和音阶的运用是形成一个民族或地区音乐特征的重要本体元素.从现已收集到的该区域河南民歌实体分析,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均有应用,其中以“徵、宫”两种调式最为多见,约占总量的77.5%.换言之,该区域河南民歌与我国绝大多数汉族聚居区的民歌一样,是以五声音阶或以五声为骨干构成的五声性旋律的调式,即以徵、宫调式为主,羽、商调式为辅,角调式较为少见,仅在信阳地区的一些县区较少数的几首民歌中应用,例如,《月亮出来照楼梢》(罗山)、《劝郎莫论文范文》《山伯访友调》(潢川)、《打五更》《穷人小唱》(商城)、《牧童歌》(固始)、《游击到黄坡》(新县)、《赤白区群众联合起来》(光山)等.羽调式在中部平原地区的民歌中也较为少见,例如《编花篮》.

传承郧阳民歌文化:十堰房县原生态民歌文化调研

该区域河南民歌的音阶结构形态也是很丰富的,绝大多数地区的民歌使用五声音阶,同时也有出现“F”(或#F)或“B”的六声音阶〔即C、D、E、F(或#F)G、A或C、D、E、G、A、B〕和“F或B”同时出现的七声音阶(即C、D、E、F、G、A、B).但是,在该区域河南民歌七声音阶中所出现的“F或B”两个音都是变化而非稳定的,常常游移于“F”与“#F”以及“B”与“bB”之间,即↑F和↓B的音位上,使该区域民歌风格显得有别于其它地区而独具特色.例如郑州中牟民歌《小二姐思夫》,开封民歌《盼郎归》,论文范文宝丰民歌《五更曲》[1],叶县民歌《五更鼓》,正阳民歌《十二时辰》等等.

(四)旋法构成灵活多样,风格迥异

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汉族民歌相同,河南民歌的旋法构成同样多由级进与跳进相结合而构成,旋律也以宫、商、角、徵、羽五声为主,只是不同区域的民歌与当地的语言音调、生活习性及其戏曲艺术等保持密切联系而存有不同侧重.例如,洛阳的汝阳及沿黄地区,其号子、山歌的旋律发展形态多出现六度、甚至超过八度的大跳,且多以宫、徵、商音作为骨干音级,而羽、角二音常作为色彩性装饰音或经过音使用,旋律多为下行跳进或级进,跌宕起伏,挺拔向上,尽显高亢嘹亮之风格.论文范文、周口、漯河、许昌、商丘等中东部广大地区的民歌,尤以小调居多,旋律多为五声音阶,旋法构成以级进为主,结合跳进为辅,常用均匀的四分、八分音符作为基本音型,偶有装饰性润腔也多为前单倚音,一音一字,字正腔圆,纯朴平稳,自然流畅.而豫南信阳、驻马店等地区的民歌,由于受到历史、地理、文化、交通、移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保留中原文化(或河南文化)根源性传统特征的同时,汲取并融合了大量论文范文、淮夷、吴越等优秀文化的滋养,从而又显示出鲜明的多元性、融合性、过渡性的音乐特征.其旋律发展多以同音反复、回环围绕等方式在一个八度之内级进进行,旋律形态和基本音型多以四、八、十六分音符均匀平稳进行,虽偶有大跳,但多围绕在调式骨干音上呈四、六度跳进,加上诸如前单倚音、波音、颤音、前后滑音等装饰性润腔的广泛运用,从而展示出既有近距离的级进灵动,又有远关系的跳进震撼,既饱含南方及东部地区民歌委婉柔美、细腻灵巧的风韵,又体现出北方及西部地区民歌纯朴刚健、泼辣明快的风骨,从而别具一格、魅力无限.

(五)节拍形态以单一的2/4或4/4拍为主,结合复节拍为辅,形式多样

在该区域民歌中,以单一的2/4或4/4节拍形态的作品虽然占据主导地位,尤以豫北地区和周口地区常见常用,但以2/4拍为主、结合3/4拍或1/4拍为辅的作品也甚为多见,甚至出现丰富多变、在其它地区罕见的5/8拍(信阳罗山民歌《五句联》)、1/4拍加2/4拍加3/4拍(例如商城民歌《四季忙》)、自由节拍(例如商城民歌《车水歌》、《放皇声》等,固始民歌《车水歌》、潢川民歌《山歌》、光山民歌《薅秧歌》等)等特殊节拍形态,既体现出北方和西部民歌纯朴大气、刚健豪放的音乐风格,又展示出东部和南方民歌委婉灵秀、绮旎多姿的艺术风彩,在充分展示该区域民歌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的同时,又彰显出多元性、过渡性、融合性的总体特征.

(六)曲体结构以一段式居多

中国汉族传统民歌的曲体结构大多为一段体,它所承载的音乐内容完整而清晰,表达的音乐形象鲜明稳定.该区域民歌亦然如此,它在确保以清晰、完整的一段体结构形式(单一部曲式)为主要载体的基础上,辅之以二段体、多段并列联合体等结构形式,体现出河南民歌曲体结构多元性与融合性的总体结构特征.

(七)语音特征以地域方言为鲜明特色

众所周知,语言是民歌的核心与骨干,而方言语音不但是民歌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形成各地民歌音乐基调和风格特色的主要成因,是各地民歌的灵魂,它承载着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鲜活的风俗民情特色,表述着当地民众的深情厚意.

淮河流域河南民歌,在保留汉语北方方言语音特征的同时,由于受到地理、历史、经济、文化、战争、移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各地方言音调相互融合而各不相同,充分显示出鲜明的融合性与过渡性特征.例如,在该区域河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阳民歌,由于所处特殊地理区位,其语言音调“属北方方言的中原次方言,但因南部邻近湖北省的楚语地带,又含有若干西南次方言的因素.等表明信阳话兼具北方和南方混合语言的特点”[1]“是介于中原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和楚语区之间的带有混合性方言的区域.具体说,它主体上归属中原官话‘信蚌片’”[2].再例如郑州、开封两地民歌,由于北邻黄河,久居中原腹地,为中国八大古都,历史悠久,积淀厚重,其语言音调保留着鲜明的汉语北方方言语音特征,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

三、文化成因分析

(一)根源性文化,万古流芳

河南,历有“中原”、“论文范文”、“中国”之称谓,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出自河南,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兴业,在9000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包括史前文化、神龙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汉字文化、诗文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在内的厚重积淀,论文范文精深,充分证明这里历史悠久,文繁景胜,经贸发达,圣贤辈出,为中原文化乃至于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与论文范文注入了丰富的营养与活力.“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部和主干”、“如果没有中原文化,我们都会失去回家的路,我们的灵魂将无所皈依.中原,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3]

仅从音乐考古发掘成果分析,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骨笛及龟甲响器、长葛石固新石器时代骨哨、郑州大河村新石器时代灰陶玲、临汝大张新石器时代红陶鼓、郑州后庄王新石器时代红陶鼓、禹州谷水河新石器时代陶号角、禹州阎砦新石器时代石磬、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商末周初骨排箫、桐柏月河春秋“养子伯”铜铎、新郑李家楼春秋蟠螭纹甬钟及特镈、新郑金城路春秋编钟、上蔡郭庄战国时期编磬、罗山西汉铜鼓、淮阳于庄汉代伎乐俑、项城东汉绿釉陶百戏楼、巩义北窑湾唐代伎乐俑、商城唐代“抚琴引凤”铜镜、鲁山唐代花瓷细腰鼓、罗山宋代铜鼓、开封清末民初戏曲舞台人物玛瑙镶玉项锁[4]等等等,这些鲜活的音乐文物是古代音乐文化的真实载体,它们不但创造了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众多之最,更以无声的语言述说着悠久的中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脉络和丰富的音乐艺术文化内涵,展示着当地先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二)多元性文化,丰富多彩

众所周知,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56个民族所拥有的悠久而又丰富的民族文化争奇斗艳,融会贯通,生机勃勃,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开拓创新,先后创造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等远古时代文化.

从现有音乐考古发掘成果分析,舞阳贾湖骨笛及龟甲响器凸显出早在约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的鲜活印记,标志着此地的中原先祖已步入人类音乐文化的文明时代(参见图一);周口鹿邑太子口骨排箫倾诉着3000多年前商代仰韶文化之繁荣,代表着当地先民音乐文化之水平(参见图二);项城东汉绿釉陶百戏楼彰显出当时民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参见图三).

(三)融合性文化,博采众长

在继承中原文化的同时,这里的先民不断吸纳融合周边优秀文化艺术,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吸收消化,博采众长.古人云,“入夷则夷,入夏则夏”,表明古代中原文化既与周边部族文化的关系,他们在继承本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相互交流借鉴,逐步融合一同.

先以周口淮阳为例,中华人文之祖、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氏即从渭水之滨来到淮阳建都立业,作八卦,结网置,教渔猎,传夷风,使古老的中原大地注入了来自东方淮夷文化新的活力.而来自南部论文范文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公元前278年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其强盛的政治、军事、经济实力浸入此地,表明楚文化在与中原文化、淮夷文化、吴越文化等优秀文化进行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提高和完善,同时也清晰地显现出北上和东渐的发展轨迹.然而,“楚文化最早起源于中原地区,它是在黄河流域古代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尽管楚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但在江汉平原得到充分发展以后,却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和富有生气,从而又对包括中原在内的周围地区给予十分强烈的影响”.[1]

再以商丘为例,“商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商为成汤京畿,周为宋国腹地,汉为梁国,宋为陪都”[2],素有“閼伯始封之墟,圣尼习礼之邦”誉称,至近代1916年,伴随着陇海铁路贯穿全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平原相继吸引众多外地剧种、曲种汇集于此,使“该地逐渐成为豫、皖、苏、鲁交界地区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场所.”[3]

豫南信阳,地处淮上、大别北麓,东临安徽、南接湖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积淀厚重,物繁景胜,素有“三省通衢”、“鱼米之乡”、“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民歌”,不但是河南民歌的优秀代表,更是融合中原、淮夷、论文范文、吴越等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4]

综上所述,淮河流域河南民歌,正是以其所具有的独特而又论文范文的地理环境,根植于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汲取中原、论文范文、淮夷、吴越等众多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既有北方黄河流域民歌淳朴豪放、高亢悲壮的特点,又有南方长江流域民歌委婉柔美、细腻灵巧的风韵,集根源性、多元性与融合性于一身,为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民歌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丰厚的文化营养,对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发展与繁盛,必将、也一定会产生巨大而又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允箴.“论北方汉族民歌的色彩划分” [J].中国音乐学,1985

[2]杨匡民.“民歌旋律地方色彩的形成及色彩区的划分” [J].中国音乐学,1987

[3]苗晶、乔建中著.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4]苗晶.“民歌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地属、族属与风格差异” [J].中国音乐学,1995

[5]乔建中.“论中国音乐文化分区的背景依据” [J].中国音乐学,1997

[6]黄允箴.“汉族人口的历史迁徙与南方汉族民歌的色彩格局” [J].中国音乐学,1989

[7]李敬民.“论豫南音乐文化区划的背景依据” [J].中国音乐,1999

[8]李敬民.“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地理条件初探” [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

(责任编辑 朱默涵)

总结:该文是关于民歌文化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传承郧阳民歌文化引用文献:

[1] 文化传承论文范文 文化传承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2] 文化传承论文范文 文化传承类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8000字
[3] 文化传承论文范文 文化传承函授毕业论文范文2万字
《略淮河流域河南民歌音乐特征文化成因》word下载【免费】
传承郧阳民歌文化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