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审美视角当代民族声乐艺术

主题: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3-04

简介:关于声乐民族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声乐民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声乐民族论文范文

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论文

目录

  1. 一、 心——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审美的主体性
  2. (一)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审美主体——以心为乐的主导
  3. (二)中国民族声乐实践的审美价值体现
  4. (一)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元化交融
  5. (二)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实践以“和”为美
  6. 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视频全集(1)

[内 容 提 要]改革开放文化大繁荣以来,声乐特别是民族声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被世界所青睐的当下,民族声乐必然成为中国音乐文化联系世界音乐文化的纽带和传承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手段,这必然对民族声乐艺术提出了更高的审美标准和要求.本文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审美视角来对当代民族声乐实践进行理论研究.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当代民族声乐艺术/主体性/辩证思维

中图分类号: 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3)04-0179-3

中国古代音乐作为孕育中华文明的原始母体,在衍生其他音乐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地与之相融合,也就是在不断地融合和发展中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质.在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沧桑的变化,作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艺术,总是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人们喜怒哀乐、表达情感的载体.

反观这近几十年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走过的路程,应从理论中挖掘、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我国的声乐理论建设不断强大,戏曲等姊妹艺术也得到了较好的继承和发展,民族地方风格的演唱生命力旺盛.然而,近几年来的中国民族声乐出现了声音雷同的现象,听不出谁是谁,特别是在比赛中片面强调炫技求大音量求高难度,因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声音训练变得程式化,使民族声乐教育模式化,正应了白居易的一句诗:“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沉浸在可喜成绩中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混沌中不知不觉地走入了另一个泥潭.探索当代民族声乐实践之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立足传统之源,树立牢固的民族音乐文化主体意识;以吸纳百川之精神,实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而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不是泛泛论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与古代音乐文化的关系,更不是论述演唱方法,而是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审美视角来对当代民族声乐实践进行理论研究.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对此作了尝试性的探索.

一、 心——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审美的主体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知识、信仰、能力、习性等的复合体,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是界定你我他的准则,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的音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她作为最初形态的文化和文化最原始的存在方式、孕育出了中国丰富而独特的璀璨文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音乐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特定的文化精神、模式的一种体现.

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视频全集(1)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追求真理、追求发展,是在美感基础上对美的对象的观赏、品味、赏析和评论.审美对象是丰富多样的,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主要就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审美视角论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审美主体——以心为乐的主导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特质赋予民族声乐艺术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心为乐的主导,主要表现为重视心意,简略形式,通过口唇、呼吸、肢体而流淌出来的美妙音调是人们内在心境的挥发.音律的婉转曲折、抑扬顿挫皆由心力调节,音乐的美感先由本心而传至他心,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美的境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美植根于古代音乐文化之中,“心”是具有生命力的根,象征着鲜活的生命,民族声乐艺术是她所孕育的一朵艳丽的花朵,生命与音乐的境界是相通的,生命即是音乐本体,只有把声乐实践深深地扎根于自身的生命冲动、生命感悟之中,才会创造出对别人的生命状态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作品.以心为乐是为主导核心的古代音乐文化特质是艺术生命得以完美表现的重要方式之一,要想使当代民族声乐实践充分展示出其固有的活力,只有借助古代音乐文化特质赋予的艺术原创力的冲击才有可能实现.

《礼记·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个“心”,当然不能简单地指心脏,而是包含思想、情感、意志等.孔子曾说:“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都阐明音乐内在心意的必要性.禅宗佛学,是原始佛教哲学与中国的儒道哲学相融合的产物.主张“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直达心灵、论文范文脱俗,是禅宗佛学的音乐境界.道家也把音乐作为“感到神灵”的工具,以达到开导众心的目的.在这里“心”同样成为音乐的落脚点.《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在其著作中说:“《虞书》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鸣球非可以戛击,和之至,咏之不足,有时而至于戛且击;等和之至,等和之至,”强调 “和之至”,这个“和”不仅仅是和谐,而是与人心的相和,说明以人心为主导的音乐才能感人至深.“心”能包容万物,自然是音乐生发与停驻的地方.

古代中国人的文化里,“心”是一个很宽大的概念,是主体概念,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特有的文化特点.无论是中国民族声乐还是西洋声乐都是人类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方式.它以人的嗓子作为“乐器”来表演的,然而,“演唱乐器”是需要方法的,这就需要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声乐实践首先应该强调技术技巧,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熟练高超的声乐技巧只有与深刻、细致地传达乐曲意境,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审美要求相结合,才是声乐训练所要达到的艺术要求和艺术境界.将原本没有生命力的曲谱注入生命,变成有情感意蕴的乐音,将原只会在技巧上行腔度调的艺匠,成长为能够自如地把握和处理音乐表现的艺术家.

“心”主宰着“情”,情由心生,徐大椿在《乐府传声》“曲情”一节中这样叙述:“唱曲执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盖声音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唱者不得其情,则正邪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而听者索然无味矣”.他在谈到唱曲中的“顿挫”、“轻重”、“徐疾”、“高腔经过”、“低腔重煞”时都曾结合情感表达来概括这些技巧的技术处理.他说:“顿挫得款,则其中神理自处,如喜悦之处,一顿挫而和乐出;伤感之处,一顿挫而悲愤出;等此曲情之所重也.”

(二)中国民族声乐实践的审美价值体现

民族声乐实践本身就涵盖着演唱技巧的咬字发音、行腔运气以及音乐情感体验中的呼吸、力度、节奏等细微心理动势等方面的相辅相成互为支持,这就对民族声乐的实践提出了更高的审美标准和要求.

民族声乐实践审美意识培养的过程,是一个对审美对象反复琢磨、认识、理解,从而提高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从音高、音准、节拍、节奏到呼吸,语言、位置、共鸣应用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都需要解决.古代从事歌唱事业的歌者传承的宝贵经验与方法应是当代民族声乐实践者认真掌握的.必须明确的是,声乐技能技巧是完成声乐作品的基本功,声乐审美价值的体现是声乐教学中最终追求的艺术境界.歌唱本身就是美的传播和交流,正确引导思考声音与情感表达以及声音与语言表达的关系.声音训练不是单纯追求固定化、类型化一定要根据声乐作品的风格、性质、类型的不同传情达意表现不同的演唱气质和神韵,只求某种模式而不考虑如何“抒情言志”是难以成功的.演唱的美在歌唱艺术的审美中尤为重要,一首好的词曲毕竟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东西,最终是要通过演唱者的歌唱传达给听众的.因此,在民族声乐实践中树立良好的音乐审美尤为重要,用声音与肢体、感官(特别是眼睛)的结合去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人物情感,把握作风品格,用真实情感把词曲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种种思绪和情感细致生动地体现出来,努力为听众呈现美好的视听画面,为听众展现具有审美价值的音响世界,悦神悦志.

宋代诗人陆游说过这样的话:“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所谓“诗外”,就是指对文化、生命、宇宙的体验和感悟,是指在诗中表现出的人生情味,如同音乐尤其是受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浸染的民族声乐,所追求的是心灵的触动、旋律的跌宕起伏、情感的婉转低回以及韵味,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自然观,强调情感价值和精神修养.

二、 和——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审美的辩证思维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和”是指多样统一或对立统一.儒家和道家主张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多样性中的和谐与对立面的统一,正是这种闪烁着中华民族理性智慧光芒的辩证思维,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声乐艺术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就是在传统音乐艺术文化与新时期中国音乐艺术文化的变迁中,在中外音乐文化的交融中凸现自己的文化特征的.

(一)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元化交融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彰显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多元化交融——“和”的特质.《吕氏春秋》中提到的中国古代最初产生的“东西南北”音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中国地域广阔、四域风土人情的差异以及在音乐表现、音乐心理上的不同特点.正是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所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明.

从民族起源上来看,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延绵不绝.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七千多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并表现在北方、中原、南方三种不同的系统特征.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区是汉族的前身论文范文族、三苗族和夷族最早生活和开垦的地域;西北、西部地区是由羌族、氐族和戎族最早开发;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则是越族和濮族人开发;北部地区是匈奴族和狄族开发;东北部地区是由东胡族、肃慎族开发.汉族是秦汉以后出现的,是论文范文范文其他民族融合的产物,主要是论文范文、百越等族与论文范文族融合的结果.此后,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中国历史上不断出现民族大融合.魏晋时期,不断有匈奴、鲜卑等族进入中原居住, 北方和西蜀先后建立了16个民族政权.鲜卑族鼓励不同民族间的通婚,甚至把国都搬到中原的洛阳,对于民族融合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唐朝更是历史上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时期.正是这些民族的共同努力,创造出各自灿烂的音乐文化,并在之后随着民族的融合而融合,民族的融合必然带来音乐文化的融合发展.关于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早在周代就初见端倪,特别是隋唐时期就融合了大量的外来音乐,如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疏勒乐、安国乐、高丽乐、清商乐等燕乐,明清时期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吸收无不体现中原音乐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正是由于古代音乐文化方面的兼容性特点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历史的经验和前人的探索给当代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

(二)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实践以“和”为美

20世纪的发展速度无不叫人惊叹,21世纪社会各领域正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对新的时代、新的社会形态以及人们不断提高的新的艺术审美需求,向中国民族声乐实践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本着“兼收并蓄”的思想以论文范文的胸怀、包容的态度吸纳了各种声乐艺术种类同时并存共同发展.在多样统一而求“和”的同时又在对立统一中求“和”.正因如此今天的中国声乐艺术包面含了在中国本土存在的民族声乐艺术: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西洋唱法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唱法西洋化的声乐艺术、中国戏曲和曲艺艺术,甚至包括民族通俗化唱法的声乐艺术等.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应植根民族风格,鼓励多种风格、多种样式的民族声乐艺术并存发展.中国的文艺指导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要是建立在民族音乐风格基础之上,只要是有自己的理论建树和实践特色,我们应对不同民族声乐学派的形成持宽容和鼓励的态度.这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特质赋予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深刻内涵.若有更多的唱法出现,更多的声乐学派形成,犹如奇花异葩一样在我国民族声乐的大花坛中竞相开放,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更为多元,彰显个性的局面将指日可待.

综上所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具有浓烈的人文基础,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来认真总结与提高,风格上传承鲜明的民族特色,艺术上达到技术与情感世界完美交融,内容和形式多元化,与时代接轨,使其更具强大生命力.在学科细化的今天,把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发展及其历史原由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实际上从一个层面上推动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整体研究.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优秀艺术工作者的坚实努力,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全世界大放异彩,“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相信中国古代音乐史学也会在全世界得以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论语·八佾

[2]论语·阳货

[3]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

[4]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5]修海林.音乐学之统合.<,谈“音心对映论”之争>,[M].上海音乐出版社

[6]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7]韩素.<,什么是“中国民族声乐学派”>,[J].人民音乐

[8]咚鸣.<,对民族声乐若干问题的思考>,[J].人民音乐

[9]范晓峰、周静.<,论歌声美及其鉴赏—声乐美学初探>,[J].音乐探索

[10]王素兰.<,略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1]杨曙光.<,民族声乐在其发展中的审美变迁>,[J].交响

[12]冯长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J].中国音乐

[13]严凤.<,对世界音乐多元化的思考>,[J].交响一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4]许讲真.<,中国民族声乐探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15]杜亚雄.民族声乐50年的辉煌历程[J].中国音乐

[16]詹桥玲.<,多元一体的中国音乐文化及其形态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音乐研究(季刊)

[17]王雪燕.<,传统文化审美视野下的声乐艺术审美观一兼及中西传统艺术的审美差异>,[J].音乐研究(季刊)

(责任编辑 白丽荣)

总结:本论文为您写声乐民族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引用文献:

[1] 最新民族学位论文选题参考 民族学位论文题目怎样拟
[2] 民族学士方向论文题目 民族学士论文标题怎样定
[3] 民族期末论文题目大全 民族期末论文题目怎样取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审美视角当代民族声乐艺术》word下载【免费】
阎维文民族声乐大师班相关论文范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