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写作 > 毕业论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城市民族音乐学看蓝草音乐在上海

主题:乐队 下载地址:论文doc下载 原创作者:原创作者未知 评分:9.0分 更新时间: 2024-01-09

简介:适合不知如何写音乐乐队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音乐乐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音乐乐队论文范文

乐队论文

目录

  1. 一、蓝草音乐简介
  2. 二、蓝草音乐在美国
  3. 三、上海“新蓝草乐队(New Grasslands)”概况和采访手记
  4. 四、来自西方的亚文化在中国的生存方式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5. 五、蓝草音乐在中国发展的困境与期待
  6. 乐队:优酷·土豆 理想音乐节 CMCB乐团 李志 布衣乐队

张潇雨[1]

[1]作者简介 :张潇雨(1988~)女,论文范文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12 级研究生.

蓝草音乐(Bluegrass)是美国乡村音乐的分支,诞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山区,以富有感染力的器乐演奏和二声部的和声演唱为主要特色.蓝草音乐主要流行于美国,尤其是农业地区,后在日本等地也有发展.现在,中国也出现了几支蓝草风格的乐队,并在一定受众范围内获得极大欢迎.笔者联系到中国目前最具特色、编制固定且最为出色的上海“新蓝草乐队(New Grasslands)”组织者,对乐队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工作,如网络访谈、面谈以及观赏乐队演出等.之后,笔者于2014年9 月赴美国音乐之乡纳什维尔进行了实地采风,对当地从事蓝草音乐表演的音乐人进行了深度访问,体验了纳什维尔居民日常的音乐生活和艺术氛围,对于蓝草音乐有了更加深刻和立体的理解.笔者希望通过此次赴美对蓝草音乐的溯源之旅,结合在国内对蓝草音乐的采风情况,运用城市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还原蓝草音乐生存状态的同时,展现蓝草音乐在中国(尤其是上海地区)的传播现状,以及蓝草音乐家在中国的生活状态.

以蓝草音乐作为切入点确实融入了笔者个人的偏好,但这种能够积极调动情绪、极其富有渲染力的音乐形式也的确存在研究和传播的价值.我所攻读的“世界音乐”方向也要求我们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并担当音乐文化交流的使者,因此将它作为切入点对于理论研究成果近乎空白的中国蓝草音乐界是具有一定现实价值的.同时研究美国蓝草音乐在异国(中国)的传播变异是“放眼世界”、“立论文范文国”的有学术价值的视角.

一、蓝草音乐简介

蓝草音乐是美国乡村音乐的代表种类之一,也是美国著名的民俗乐之一.它的来源主要是苏格兰阿巴拉契亚的新移民以及爱尔兰移民,同时也与爵士和蓝调音乐有关联.蓝草音乐与普通美国乡村音乐在表演方式上最大的不同就是突出每件乐器的演奏,而非对于乐器表演模式有主次分明的规定.典型的蓝草乐队由4-7 人组成,这些人可同时担任演唱和演奏任务,即兴性很强.乐队一般包括2 件节奏乐器(吉他和低音贝斯)和一些旋律性的乐器(小提琴、五弦班卓、曼陀林、钢弦吉他、第二吉他).领奏乐器为演唱段落提供和声和节奏的基础,声乐音域比通常意义上的乡村音乐音域高.乐手们演绎二重奏时声乐声部居于器乐旋律声部之上,演绎三重奏时在二声部的基础上于器乐旋律声部下方加一个男中音声部,如若演奏一些宗教类型的歌曲则需要在最底部加入低音声部.通常情况下,这些多声部的表演都是以和声性为基础的,但如果是二重奏的表演乐手则会使用复调对位的手法进行演绎.这些音乐大部分节拍较快,通常在每分钟160-330 拍之间.比尔·门罗(Bill Monroe)1939 年组建的蓝草风格乐队——“Bluegrass Boys”被公认为是蓝草音乐的开端.20 世纪40 年代,一些蓝草风格的乐队经常在电台和乡村做巡回演出.20 世纪50 年代,这些乐队就经常出现在美国电视节目中,以及东北部城市的乡村酒吧中,至此“蓝草音乐”这个名称才被普遍应用.蓝草音乐也在此时期创立了传统蓝草乐队最基本的模式.20 世纪60 年代,乡村音乐的复活为蓝草音乐家打开了通往大学音乐厅、咖啡厅和民谣音乐节的大门.1965 年卡尔顿·汉尼(Carlton Haney)在弗吉尼亚的芬卡斯尔建立了第一个蓝草音乐节,并于几年内将其发展为全国性质的音乐活动.这时期也是见证蓝草音乐唱片公司、杂志和教程出现的时代.20 世纪70 年代,蓝草音乐发展成为包含多种音乐风格的乐种,它呈现出包含传统乐队的表演方式和摇滚歌曲与蓝草器乐技术风格结合的样式.一些蓝草乐队也开始在20 世纪70 年代去日本等地巡演,开启了通向国际化的大门.1985年美国建立了蓝草音乐协会(Bluegrass Music Association).20 世纪90 年代,蓝草音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当属艾莉森·克劳斯(Alison Krauss)和劳瑞·路易斯(LaurieLewis)等女性作为有特色的声乐演唱、器乐演奏以及乐队领导者的出现,而在此之前,蓝草乐队主要都是由美国白人男性组成.[1]

二、蓝草音乐在美国

笔者此次赴美采风的目的地是有“音乐之城”之称的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那里聚集着全美最多、最优秀的乡村音乐家,而且在这座面积不大的城市里,有近半数以上的居民从事着与音乐、尤其是乡村音乐有关的工作.纳什维尔也是除了纽约外拥有最多唱片公司的地区,现当代音乐在那里拥有广阔的传播天地.蓝草音乐作为乡村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乐种之一在纳什维尔地区尤为受欢迎,近乎每晚都会有固定场所上演蓝草音乐会.

在当地音乐家的推荐和亲身体验过后,我个人认为处于纳什维尔南部12 论文范文的一家名为“Station Inn”的酒吧是外来人员能够最直接、最便捷感受最纯正蓝草音乐的地方.这虽然是一家酒吧,但每晚都会上演不固定风格但非常专业的乡村音乐会,每周日晚固定举办名为“Bluegrass Jam”的主题音乐会.在周日晚酒吧营业前就会有人在外排队等候,到音乐会开始之前往往会有很多人站在角落等待音乐会开始.它虽然是一家酒吧,但并不以出售琳琅满目的酒精饮品著名,它的菜单只有最基本的几样能够充饥的食物和解渴的饮品,因为来这里的人几乎全部是为了欣赏音乐.这里的表演和欣赏氛围轻松、自由,在演出前,即将上台表演的乐队成员也会充当酒吧的服务人员为客人服务.以我所观赏演出的那晚为例,演奏人员最多时可以达到数十人,他们演奏的乐器分别为曼陀林、班卓、吉他、小提琴和低音贝斯,乐手间或进行演唱.即兴和随意成为了演出的最大特色:除低音贝斯外,每样乐器几乎都有两人或以上的表演者进行演奏,所以乐队成员可以随时加入或退出演出,但绝对不会影响演出的整体效果;近乎每位乐器的演奏者都有相当精彩的即兴独奏;乐手在演出中经常与观众进行交流,时常可以看到台上、台下合唱的场面.除此之外,酒吧出售CD 的柜台经常出现排队购买专辑的人群.从这样的状态中我们不难看出,蓝草音乐在纳什维尔是拥有相当欣赏群体的乐种,而且它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纳什维尔音乐市场中依旧充满生命力.

在此次蓝草音乐之旅中,我共采访到了三组具有代表性的蓝草音乐人,他们从不同方面反应了蓝草音乐在美国发展的状态.以下是笔者经过整理后的采访概要:

班卓琴和Dobro 演奏者:查尔斯·布特勒(Charles Butler):我们可以从查尔斯的表演生涯看出乡村音乐在美国境内遭遇的冲突境遇:当查尔斯在纽约学习、表演班卓时,近乎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乡村音乐表演者;而当他来到纳什维尔后,那里的大部分人却不认为他演奏的是地道的乡村音乐.同一件乐器,同一位表演者,同样的演奏在不同地域却得到了不同的回馈,审美标准的不同造就了评判的差异.仅仅是一件乐器的演奏在美国境内都会产生欣赏的分歧,那么蓝草音乐在世界范围内被差别对待就不足为奇了.

很多传统的蓝草音乐表演者认为加入电子乐器和其他风格音乐元素的新式蓝草音乐并不纯正,而在各种音乐层出不穷的浪潮中将蓝草音乐融入新元素推陈出新也看似合情合理.所以,蓝草音乐现在正面临着争议和考验,但是这一切都在人们聆听蓝草音乐后表现出的愉悦状态论文范文得无足轻重,享受蓝草音乐给人带来的释然才是我们应当注重的焦点.因为“Mu-克里斯是一名出色的曼陀林演奏家,尤其擅长演奏比尔·门罗风格的曼陀林,除此之外,蓝草乐队涉及的乐器他几乎都能演奏,是一位很全面、很传统的音乐家,这与他出生在蓝草音乐世家有关.他从未在专业院校学习过乐器的演奏,但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认为他的血液里都流淌着蓝草音乐的律动.克里斯的父母因蓝草音乐结识,在他出生后蓝草音乐就伴随着他的一切.他坦言,他的童年没有美国儿童都能享受到的全家垂钓、野炊等活动,伴随他的一直都是随家人各地的巡演,他从三岁开始就上台进行公开演出一直到现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2013 年出版了一本由克里斯母亲撰写的、以女性蓝草音乐家为主题的书籍——《Pretty Good For AGirl: Women in Bluegrass》,畅销美国.他的姐姐也是一名蓝草音乐家.克里斯目前是一名职业的音乐人,他不仅演奏曼陀林,还组建了一支名为“The Hardcore Grass”的乐队,也进行音乐创作和音乐编辑、制作等工作,曾经和母亲一起录制了一系列的曼陀林教学视频,在YouTube 网站上点阅率很高.在美国境内甚至是国外的巡演是他最主要的工作.

乐队:优酷·土豆 理想音乐节 CMCB乐团 李志 布衣乐队

采访中克里斯通过亲自演奏向我展示了蓝草乐队中最主要的乐器之一曼陀林的演奏风格变迁.总的说来,传统曼陀林演奏时非常注重旋律与和声的演奏,当我们听完一段传统的蓝草音乐后我们可以通过曼陀林的演奏知晓音乐的主要旋律.但是在新式蓝草音乐中曼陀林的炫技和花哨的装饰将朴素的旋律掩埋,我们从曼陀林的演奏中不再能捕捉到乐曲的旋律、和声和精准的基本节奏,自由、华丽的演奏技巧抢夺了我们的第一听觉.

克里斯的例子很好诠释了蓝草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因为蓝草音乐的历史不过80 年左右,是一个活态的、可以看到动态发展的乡村乐种.他自身就经历了蓝草音乐的变革并且也会随着市场和人们的听觉喜好调整自己的演奏风格.

蓝草音乐组合“The Purple Hulls”这一对组合由来自德克萨斯州的双胞胎姐妹凯蒂(Katty)和佩妮(Penny)组成,她们的演出和生活方式最切合原始蓝草音乐表演者的生存模式.凯蒂和佩妮能够演奏班卓、曼陀林和吉他这三样蓝草乐队的核心乐器,二人除了以组合形式进行演出外也经常与哥哥组成以家庭为单位的团体演出,也与其他乐队进行合奏.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她们生活在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人家,每周末她们都会为教会进行免费的演出.凯蒂和佩妮主要的工作是在家庭农场内帮忙,在农忙之余进行蓝草音乐的演出谋生.她们以寄宿论文范文的方式开车在全美国巡演,她们也曾经受邀前往加拿大和芬兰进行演出.这种蓝草音乐诞生之初最淳朴的生存和演出模式使得她们的音乐非常传统和典型.

纵观以上三组各具特色的蓝草音乐家,他们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蓝草音乐在当代美国的发展模式:职业或非职业音乐家间的界限变得非常模糊.职业的音乐家并非专门在教育机构里学习过乐器的演奏,而非职业的音乐家也不会因为从事其他职业而降低演奏的专业度.蓝草音乐诞生之初的音乐家们也都会有不同谋生的职业,而蓝草音乐本身就是一个自由、随性的乐种,因此职业或是非职业的标准就显得不值一提;在美国音乐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并非所有蓝草音乐家都能幸运地与唱片公司签约,因而演出、专辑出售和教授学生就成为了当代美国蓝草音乐家生存的基本来源.还有一点需要提出的是,目前从事蓝草音乐表演的专业团体中音乐家的年龄普遍偏高,甚至多为头发花白的老者,像查尔斯、克里斯以及凯蒂和佩妮这样的年轻人并不是随处可见.在访谈中查尔斯也提及了对于蓝草音乐接班人的忧虑,他坦言,现在会有很多年轻人学习小提琴的演奏,然而年轻人普遍不会对班卓这样的乐器产生很大兴趣,而他的学生也都以中年以上年龄层的人为主.新鲜血液的不足或许会成为蓝草音乐日后发展遇到的瓶颈.

三、上海“新蓝草乐队(New Grasslands)”概况和采访手记

蓝草音乐虽然没有足以令人惊叹的长久历史,但自诞生以来它就以极富感染力的特质俘获了众多美国听众的内心.现如今,这种音乐也逐步进入到中国的乐坛,已经有一些歌手和音乐人以及热衷此类音乐的美国民间音乐家在中国进行这类音乐的推广和传播.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音乐在中国属于一个比较“边缘”的领域,在主流的通俗音乐界几乎没有太多歌手和音乐人知晓此类音乐,更不要说演绎,现如今它的传播仅是在一些酒吧和音乐节等场合作为点缀和亮点之一,并没有专业的场合提供给蓝草音乐.

当代民族音乐学研究范围不再局限于偏远地区或者山村、乡村等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城市音乐中所蕴含的民间创造力的闪光点,因而城市民族音乐学成为了该学科的一个比较热门的分支,而我选取的乐队和音乐种类恰恰就属于其研究范畴.虽然蓝草音乐在美国是乡村音乐的一种,它在美国的传播地域大部分是山区或农业型的城市,但是就蓝草音乐在中国的发展环境来看,它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城市的烙印.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当今的城市成为了很多移民者的聚集之地,所以随之而来的思想、文化、音乐等附属于人的方面也会在城市聚集,冲突、融合、淘汰或升华在不断上演着.“城市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西方影响”,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内特尔“将这一影响分为‘西方化’和‘现代化’”.[1]美国人类学家斯洛宾认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无可争议的现实是:西方音乐这种强势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或世界)的‘主宰文化’,而各国传统音乐这样的弱势文化则成了国际上的‘亚文化’”.[2] 但是蓝草音乐在中国的发展却没有遵循上述理论,它是一种来自西方世界的乡村音乐形式,然而在中国发展时并没有很快成为“主宰文化”,反而在竞争激烈的上海乃至国内市场中沦为了一种“亚文化”.它在中国发展时非但没有威胁到中国原有的音乐形式,反而受到了中国一些地区的音乐影响,将其融入,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蓝草音乐.这种冲突与融合恰恰就是城市民族音乐学应该关注的现象.

新蓝草乐队是目前活跃在上海演出市场的一支年轻乐队,他们以演奏蓝草风格的音乐为主,同时又融入了爵士、乡村和中国民间音乐(尤其是蒙古族音乐)元素.乐队固定班底由五人组成,分别是乐队领导者兼曼陀铃演奏者庞志鹏(TomPang)、贝斯演奏者顺子(Shun Zi)、手风琴演奏者达科(DarkoZ)、吉他演奏者本(Ben Misterka)以及主唱南豫(Nancy).手风琴演奏者和吉他演奏者分别来自塞尔维亚和美国,其余三人均是中国人.(如图一所示)

图一.新蓝草乐队成员,从左至右依次为顺子、庞志鹏、南豫、达科、本.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乐队的领导者庞志鹏和主唱南豫均是经过专业音乐学习的蒙古族和朝鲜族音乐人,所以乐队成员的多样化使这支拥有新蓝草音乐风格的乐队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具有深入研究的意义.笔者于2013 年底联系到乐队的领导者庞志鹏,并在之后的时间里通过网络、赴上海采访、现场观看演出等方式对乐队成员进行采访,完成资料搜集工作.

在各种传播媒介变得越来越令人触手可及的情况下,供大众选择的乐队和音乐风格数不胜数,因此能够组成一支有规模且获得一定程度受众群体认可的乐队并不是一件易事,乐队的组织者和理念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半年的持续采访,乐队的领导者庞志鹏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是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人,曾学习小提琴,后来因为痴迷于曼陀林的音色而学习演奏,2009 年因音乐天资过人被伯克利音乐学院吸纳为“天才计划”中的一员赴美学习曼陀林演奏.回国后扎根上海,坚持曼陀林和蓝草音乐的演出.在他演出过程中不断遇到志同道合者,最后于2013 年组成了有固定班底的蓝草乐队.

谈起新蓝草乐队的音乐理念还不得不再详细介绍一下乐队其他成员的状况.如前文所提,蒙古族的曼陀林演奏者庞志鹏和朝鲜族的主唱南豫为美国风的蓝草音乐添加了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来自塞尔维亚的音乐人达科是一位音乐人,曾游走于很多国家,因喜爱中国的音乐而来到这里,他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独特的理解也让原本不属于标准蓝草风格乐器配置的手风琴成为本乐队的一大特色;来自美国弗吉尼亚的吉他手和作曲者本拥有爵士乐的良好基础并将阿巴拉契亚地区的音乐元素带入乐队.地域性的差异和根深蒂固的本民族音乐风格对每个乐手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而他们又分别将这些多元化的因素融入到音乐风格中.

在此我需要声明一点,在观看过新蓝草乐队现场演出过后,我坚定地认为这支乐队的多元化音乐融合并非将音乐元素生拉硬套拼凑,也不是新瓶装旧酒的推广噱头,而是在保留蓝草音乐风格的基础上真正将本土的语汇做了有益的融合.

例如,庞志鹏将蒙古族多声部喉音艺术“呼麦”加入了蓝草音乐风格之中,地道的蒙语酒歌用呼麦演绎出来(曲目见专辑《Inthe moment》中第4 首,如图二所示),伴随着曼陀林的清澈音色和其他伴奏乐器快速的节奏,这让笔者在聆听过程中产生了一种空间“错位感”:美国乡村的泥土芬芳附和着中国草原上粗犷的音色,这种体验非常奇妙且令人记忆深刻.新蓝草乐队创新又不浮夸的融合是我觉得在略显浮躁的通俗音乐演出市场中最难能可贵之处.乐队领导者庞志鹏对于乐队的想法简单而明了:蓝草音乐是美国乡村音乐富有感染力和活力的一种音乐类别,而他的家乡内蒙古是拥有辽阔草原和美丽音乐的地区,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蓝草”和“绿草”相结合,开创一种带有中国风的蓝草音乐呢?当然,这种带有玩笑话性质的比喻看起来有些诙谐,但是他确实身体力行地在实践着这些理念和想法.

笔者对新蓝草乐队的演奏和演唱进行了一系列的了解.

传统的蓝草乐队是以器乐为基础的,有时伴有声乐,但是在现代的蓝草乐队中声乐往往成为了受人瞩目的亮点.蓝草音乐的声乐均是以二声部为基础的,两个声部演唱时音高均高于器乐伴奏声部.蓝草音乐的二声部并不总以和谐音程为基础,不时会出现二度、七度等不和谐音程.但是这些在音乐理论上被标注为不和谐的音程配以乐器的伴奏竟会显得和谐且独具特色.蓝草音乐素有“乡村音乐中的爵士乐”之称,原因就是蓝草音乐拥有相当大程度上的即兴演奏.乐队拥有一本蓝草音乐主旋律的乐谱,乐谱只写明了主旋律部分并标有和声标记,没有具体到乐器的配置及分谱(如图三所示).

演出时,每件乐器分别进行主旋律的演奏,与此同时其它乐器即兴配合演奏和声伴奏.乐队有时会加入声乐演唱,除固定的主唱南豫外,曼陀林演奏者庞志鹏和吉他演奏者本也会作为和声辅以伴唱,而庞志鹏有时也会担任主唱.新蓝草乐队有时还会演奏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通俗音乐,比如北京90 年代的民谣歌曲,用曼陀林模仿三弦的演奏技巧确实很能体现出老北京的味道(曲目见专辑《In the moment》中第11 首,如图二所示),从这点来看,这支乐队也是包容性很强,尝试涉猎体裁比较多的创新乐队.这种以交流和传播为基础而带来的艺术上的创新,实质就是为了打破冲突和隔膜,在新的环境中建立一种更广泛的欣赏共识.

在本章节的最后笔者想提及网络于现代民族音乐学调查的积极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网络已经成为很多民族音乐学者了解受访对象、搜集基本资料的“虚拟田野”.在笔者这次采访经历中,网络确实扮演了无比重要的作用:通过微博结识受访对象,尔后通过邮件、微信等通讯方式联系采访,通过网络搜集资源进一步探讨,这些都极大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感,也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经费.虽然网络依旧无法完全取代民族音乐学研究中重要的田野工作环节—切身体验,但是网络的积极意义正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中体现.

四、来自西方的亚文化在中国的生存方式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一种来自他国的亚文化音乐形式(蓝草音乐)在中国发展时必然会遇到种种考验,在地域、环境、思想等方面都会出现一系列的文化水土不服,因而“跨界”研究就成为了城市民族音乐学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民族音乐学领域内,“跨界”一词随着时间的流逝拥有了更广泛的含义,无论是地理位置上的还是方法论上的抑或是文化上的“跨界”,都对于探究蓝草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蓝草音乐本是属于美国乡村地区的音乐形式,曾几何时风靡美洲国家,现在它也漂洋过海来到亚洲,在日本地区有良好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存在约2000 支左右能演奏蓝草音乐风格的乐队,而在中国它仅仅是刚刚起步.尽管蓝草音乐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却受到了听众的喜爱和好评.

从受众群体来看,蓝草音乐在中国普遍受到了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等美洲地区、旅居中国的听众喜爱.以我观看乐队现场演出的场所上海Wooden Box Café来看,观众百分之八十都是欧美人士,而且在演出中常与乐队有非常和谐和默契的回应.演出间隙休息时段,乐手们经常被这些在沪的外国人团团围住聊天,询问情况,气氛很是热烈.我与一位当时观看演出的消费者攀谈时得知,他来自田纳西州这个乡村音乐最繁盛的地区之一,他表示能够在中国听到蓝草音乐并且很地道着实是喜出望外的事情,这让他开始思念家乡.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在中国的外国人就成为了新时代驱使下的“离散”族群.这种“离散”族群早已没有了因为政治、战乱背井离乡而产生的苦难感,但是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乡音乐的回忆却没有因为环境而改变.包括乐队中的美国乐手在内,这种“离散”的群体正在逐步丰富着旅居国的音乐种类,并且汲取了当地的音乐语汇,这种有益的改变是潮流驱使,也是受众需求的结果.

从地理上看,美国到中国的地域跨度很大,文化差异更大,文化上的“跨界”也是导致受众群体有限、知名度受阻的原因.斯洛宾的文化理论认为“世界的或地域的文化间总是要构成‘主宰文化’和‘亚文化’的关系,与此同时,文化间亦有着互动性”.美国的音乐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主宰文化,影响着其他地区的音乐文化发展,如同爵士、布鲁斯从美国来到了中国,影响着某些人群的音乐喜好.但就目前状况看,蓝草音乐并未成为中国音乐领域的主宰文化,而且他对于中国音乐市场的影响因为人们视野的开阔和选择的多样性并没达到预期的结果,反而会为了适应当地人的审美及听觉习惯而改变一些自身的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达到一种“融合”.从文化上的“冲突”到最后的“融合”,这看似妥协的过程正体现了文化间的互动性.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跨界”研究是为了探讨一种音乐的动态发展过程,而差异本身并不是阻碍音乐发展的因素.蓝草音乐跨越重重国界来到中国,虽然现在还是比较小众的音乐形式,但是却极具感染力和生命力.新蓝草乐队领导者庞志鹏表示,他们乐队之所以没有被主流市场认可并不是这种音乐形式不易于传播或不具备可听性,而是他们的乐队走得太快,因为当中国人还不知道传统的蓝草音乐是什么状态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了新式蓝草的尝试.从美国传统的蓝草音乐到新式蓝草音乐再到传入中国后变异的蓝草音乐,这是蓝草音乐跨越种种界限后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听众花时间才能够接受的过程.

人作为音乐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对于音乐的生存、发展状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的市场来讲,蓝草音乐属于纯正的外来音乐,而此风格的音乐目前并未完全打开市场的大门.蓝草乐手在中国的生存状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蓝草音乐在国内的发展.以新蓝草乐队为例,五位优秀乐手来自不同地区,他们选择在上海进行演出无疑是看中上海外籍人口多、音乐交流丰富而且经济状况良好的因素.新蓝草乐队不是正式签约唱片公司的乐队,因此生存路线基本是独立乐队的方式,即乐队成员均依靠演出赚取论文范文,而且录制专辑的论文范文也是五人均摊,专辑录制完毕会在一些唱片行等地依靠个人关系公开发行,但发行数量并不固定.这种没有固定体制保障的生存模式还是比较艰辛的,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在于乐队的想法、创意不受他人限制,完全由五人商讨决定,因此音乐会显得自由、多元化;弊端就在于这种生存模式极不稳定,如若没有所谓的名气和商业价值,则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好在新蓝草乐队在上海演出市场有一定名气,经常会有人邀请他们在音乐节或者酒吧等场所进行公开演出,而五个乐手也同时在其他乐队*演出,所以经济足以维持生活和乐队的正常开销.

五、蓝草音乐在中国发展的困境与期待

蓝草音乐对于中国的演出舞台来说算是一种新鲜的音乐风格,无论是演奏者还是欣赏者大部分都具有海外背景或本来就是外国人.受众群体范围相对狭窄,市场还未完全打开,这种境况对于外国的蓝草音乐表演者来讲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活上都是不小的考验.表演蓝草音乐的外国乐手本身就属于现代意义上的“离散”族群,离开了蓝草音乐土生土长的环境在陌生的国度开始新道路的探索,周边的一切都与之熟悉的环境大相径庭,他们也只有用音乐寄托情思和希望,以此谋生.

在此我想简单解释一下“离散”的含义,它最早是描述犹太人从巴勒斯坦被流放,是《圣经》的篇章.二战后,离散一词的研究群体不仅局限在犹太人中,之后它也经历了自我膨胀的过程.“‘离散’一词有三个特征:迁徙或分离的原因从以前的被动到现在涉及迁徙的任何类型;有一个从家园与目的地之间的地理移动,只不过以前是关注返回故土的想象,现在是对目的地的探讨;某一组群或团体在定居国/定居地的遭遇,包括社会融合”.所以蓝草音乐在中国发展时,从演奏者自身角度来看就面临着重重困境.

通常情况下,“离散”这个概念的运用与民族主义(Nationali论文范文)、族群认同(ethnic identity)和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相关.以在中国演奏蓝草音乐的外国乐手为例,由于文化和种族的不同,他们无法在中国得到像在美洲国家那样的强烈关注和欢迎,但是却得到在华外籍论文范文群体极大的认同.这种表现在不同族群间的关注程度差异就成为了蓝草音乐在中国发展时需面对的困境:他们既无法跳出同种族人的关注圈,短时间内也无法突破文化差异的阻碍吸引大量中国听众.

音乐商品化成为了一种潮流,市场也成为了检验音乐生命力的一项标准.因而城市民族音乐学也受到了音乐社会学的影响,开始关注音乐在社会中发挥的功用.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究竟对音乐的发展是利是弊,因为这终究是现阶段音乐发展不可能脱离的一种模式.在汤亚汀《城市音乐人类学》一文中,论述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即“音乐生活是由人来实现的”,而这些人包括了“音乐的创造者、音乐的消费者、音乐的*者或销售者、音乐的赞助者以及音乐的批评者或研究者”.这五类人基本涵盖了音乐商品化潮流中所需要接触的各种人群.

蓝草音乐现阶段在中国的市场方面似乎陷入困境,首先,从音乐的*者角度来看,中国没有一支以蓝草风格为主的乐队正式签约经纪公司;其次,从音乐的销售者来看,没有一张以蓝草音乐为主公开发售的音乐专辑.单单这两点就说明蓝草音乐还没有真正进入到中国的音乐市场中.再次,新蓝草乐队目前还未出现一个不为牟利情况下的赞助者.最后,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与蓝草音乐相关的乐评或研究人员.新蓝草乐队曾经制作过两张专辑,第二张专辑《In the moment》汇集了中美两国很优秀的蓝草乐手,并且专辑制作后期在美国由著名音乐人完成.但这张专辑辗转进入到我手中时我却感到一阵酸楚:专辑的外表远没有那般华丽,从听觉上来讲也没有达到最优质的后期处理状态,而且专辑也仅凭乐手的私人关系在中美两地小范围发售.

从表演场所来看,蓝草音乐在中国似乎缺乏公开演出的专业场地.新蓝草乐队目前每周固定会有1 场以上的酒吧公开表演,乐队成员在其余时间里各自也会有其他场合进行演出,基本都是在上海的酒吧等论文范文所.新蓝草乐队也会出现在类似上海JZ 爵士音乐节的舞台上,但那终究和蓝草音乐不同,是属于两个类别的音乐环境.缺少在专业场合的表演和公共交流的机会也是蓝草音乐的困境之一.

面临上述困境,新蓝草乐队的领导者庞志鹏曾经很诚恳地表示,任何一种外来音乐进入中国演出市场都需要时间和过程,就像最初的爵士和摇滚一样.他没有急功近利,反而带领乐队去内蒙古等地采风、深入生活,创作音乐.我想,现阶段对于他努力最好的回馈就是在一些酒吧一样的公共论文范文所,轮到他们乐队演出时会变得安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他们的音乐上而非其他,而少数的中国听众在听到自己熟悉的旋律时也会跟着叫好.这是中国太多优秀乐手享受的看似很卑微实则很伟大的回馈.

从“好听”到“好奇”再到踏上寻访之路,蓝草音乐让我逐步走向了一条探索的道路.虽然研究这种外来音乐需要面对很多困难,但是我很庆幸遇到了一群真心热爱音乐的人们,他们一直在帮助我,也让我看到希望.新蓝草乐队只是蓝草音乐在中国发展之初的代表性乐队,它会遇到困境,会面临考验,但我真心希望这种有感染力、有生命力的音乐能被更多的听众认同.添上中国音乐元素的装饰,保有美国乡村音乐的本质,愿蓝草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早日步入正轨.

(责任编辑白丽荣)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音乐乐队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音乐乐队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乐队引用文献:

[1] 达达乐队和音乐论文范文集 关于达达乐队和音乐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8000字
[2] 达达乐队和音乐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达达乐队和音乐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3000字
[3]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面论文题目 奥尔夫音乐教学论文题目选什么比较好
《城市民族音乐学看蓝草音乐在上海》word下载【免费】
乐队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热门音乐乐队相关频道